毛泽东特别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这就是说新三民主义必须

A. 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B. 有利于国共两党的合作

C. 代表工农阶级的根本利益

D.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据此他提出了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粹主义

 

下列关于“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严复对西方近代政治文化的精辟概括

B. 与洋务派“中体西用”说没有本质区别

C. 在当时远远超出了大多数改良思想家的认识

D. 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徐继畬著,1848年出版):“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侯异。……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通过阅读上述材料,可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是。

①中美文化交流的情况

②鸦片战争前后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③对华盛顿和美国民主制度的赞誉

④主张学习美国民主政治挽救民族危亡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 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 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 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 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 民主共和思想

B. 三权分立学说

C. 君主立宪思想

D. 人文主义思想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 魏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孙中山

 

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A. 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 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 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 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中体西用”的实质是。

A.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 学习西方物质文化

C. 实现富国强兵

D. 在不变革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科技,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二 在"后美国时代"图景中,一大批国家正在发展壮大,世界各主要区域的政治经济力量正在整合,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极世界正在显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判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 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1870 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 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认识。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犁牛耕的出现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封建制度的确立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 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 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美俄就伊朗问题和美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展开了新一轮较量,有人质疑俄美是否会重演“古巴导弹危机”。对此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说:“现在的紧张局势要比1962年低了许多,……”。你认为普京说此话的理由有(  )   

①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②二战以来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③俄罗斯的国力尚未达到可与美国抗衡的程度 

④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曾让几代苏联人深为自豪的、代表社会主义的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19时45分,一面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升到克里姆林宫上空.导致这一历史性时刻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B. 戈尔巴乔夫改革

C.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    D. 苏联共产党长期脱离人民群众

 

一位同学查阅1970年某份老报纸时看到以下报道:在过去的十年里,□□□政策已在国际生活中得到了有力的确认,因为它在人类处于灾难的边缘的时候指出了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的出路……必须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该报道中的“□□□”部分字迹不清,它最有可能是(  )

A. 全球化    B. 冷对抗

C. 不结盟    D. 争霸权

 

1950年,法国外长发表声明称“法国政府提议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共同的高级机构的管理之下,这一机构同时向欧洲其他国家开放”。联邦德国总理也说该计划“是法国及其外交部长舒曼对德国和欧洲问题所采取的一个宽宏大量的步骤”。这表明

A. 法德两国都倾向于联合

B. 法德两国的矛盾彻底消除

C. 法德以此来与美苏抗衡

D. 法德两国摆脱了美国控制

 

图漫画绘制于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牙医)对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该漫画所包含的正确信息是(   

A.苏联解除了对古巴的军事威胁

B.苏联放弃了与美国的冷战对抗

C.苏联与美国对抗暂时居于劣势

D.苏联将军事对抗转为经济对抗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政策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 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B. 推行杜鲁门主义

C. 丘吉尔发表演说

D. 实施马歇尔计划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崛起

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D.欧洲走向联合

 

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 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 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 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 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有学者指出:在二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存在颠覆苏联之心,但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这说明战后新格局

A.主要体现苏联等国家的意志 

B.便利于东西方间的和平共处

C.有效维护了东方国家的利益  

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的主要内容是

A.废除农奴制度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巴黎公社失败后,一名记者评价说:“……血腥镇压非常彻底,像这样杀死所有敢于反抗者的流血事件,将推迟下一次革命爆发的时间……旧社会至少为自己又争取到了二十年的统治时间……”这主要强调

A. 巴黎公社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

B. 巴黎公社失败延缓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进程

C. 资本主义发展仍然是当时时代发展的主流

D. 工业革命时期不具备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最早在伦敦印行德文版。此后不久,波兰文译本、丹麦文译本和法译本相继出版。1850年出版英译本,俄译本则是在19世纪60年代出版。到70年代初,英译本和法译本在美国出版。这从侧面反映出(   )

A. 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

B. 《共产党宣言》指导了欧美国家的工人运动

C. 欧美工人阶级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D. 国际工人运动中心由欧洲逐渐转移到美国

 

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 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 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 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B.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C.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厲于皇帝”

D. “议会是立法机构”

 

德意志联邦议会由25个邦派出的58名代表组成,其中普鲁士占有17席。1871年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中14票足以否决议案。以上材料说明

A. 德国为君主立宪制,皇帝决策受制于各邦

B.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普鲁士占居主导地位

C. 联邦议会通过议案须得到帝国议会的批准

D. 地方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其权力均衡

 

刘宗绪等著《世界近代史》中说“随着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的历史性宣告,一个新的统一民族国家在欧洲出现了。……统一是德意志历史上划时代转折点,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统一后德意志的经济发展是神速的,而在政治上则难以摆脱专制主义的色彩。”作者主要观点是(  )

A. 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方式完成统一    B. 统一促进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统一的德意志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统一的德意志保留了专制主义残余

 

有学者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济主义的一部宪法,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这里的特殊政治环境是指(  )

A. 共和派以一票多数的微弱优势通过宪法

B. 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

C. 君主派实力超过共和派

D.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