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世界历史,西方率先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并导致文化从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换。其他地区的近代转型基本上是在西方入侵和作出文明示范的情形下发生的,但又不是全然“外铄”。中国文化在近古时代已积淀若干近代性因子,以故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国文化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近化中国文化转型的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般地说,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在多数情况下是以社会改革形式完成的。当社会其他方面调整速度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变化时,当社会出现新的阶级力量,而社会原有的政治和统治形式却因为拒绝改革保持不变或改革不得当时,往往会在社会变革中急速形成变数,并发展成巨大的反对力量,这股反对力量往往同社会的其他被统治阶级联合或采取其他的合作形式,反对拒绝革新进步的统治阶级。改革与反改革的分歧越尖锐,反对与保守的力量越强大,其冲突就越尖锐。矛盾斗争就往往转化为革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改革或革命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南京晨光机器厂前身是金陵机器制造局,简称“宁局”。新中国成立后,企业为寻求发展几经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南京解放,第二野战军部队接管(金陵机器制造局),更名华东军械总厂。1953年,与307厂合并组建南京晨光机器厂。1965年1月,晨光机器厂由隶属第五机械工业部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即后来的航天工业部。从此,工厂结束了制造常规武器的历史,开始从事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古老的“宁局”翻开了历史上新的一页。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机械工业志》

材料二1993年是我厂(晨光机器厂)近几年来最困难的一年。军品产值仅占当年产值的13%,比上年下降了24%。……为了使1993年不因军品任务锐减而影响工厂的经济效益,工厂确定了“巩固发展老产品,积极开发新产品”的方针。……公司生产的艺术制像产品,蜚声海内外,承制了举世瞩目的“香港天坛大佛”、高88米的无锡“灵山大佛”、高108米的海南“三面观音”等,产品并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中国最大的青铜艺术品研制生产基地”。

梁文浩《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

1996年,南京晨光机器厂作为国家百家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晨光”由工厂改制为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实行资产重组,组建了南京晨光航天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6月15日,“航天晨光”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陈孟荦《“晨光”改制与改革》

材料三随着企业的发展,秦淮河畔“宁局”原址的英式工业建筑群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晨光逐步移师江宁开发区。2007年,由南京晨光集团和秦淮区人民政府共同打造“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园区……是一座反映中国工业建筑历史演变的博物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利用价值。

王彦辉《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新生》

请回答:

运用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以“以政府、市场对晨光机器厂企业转型发展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时期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A

新航路开辟一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一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C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D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一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削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洋纱、洋布的进口(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

洋纱

洋布

1867

1450

11671

1877

2841

1959

1887

12590

24457

1892

22059

30554

 

 

据材料回答:依据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8条规定,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1988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1993年修正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取代“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材料反映

A.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 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C. 改革成果得到法律确认

D. 政府不再参与企业经营.

 

(题文)“30年前,中国人睁大了眼睛,惊喜地望着国门外陌生的世界,心中震惊着与世界的巨大落差;如今,中国人睁大眼睛,不再有焦虑和惊诧,而是从容地观察着国内国际的市场,捕捉财富的机会和给生活带来快乐的物质。”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B. 思想观念融入了世界潮流

C. 中国融入到全球化浪潮中

D. 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中心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①②③

D. ②①③④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A. 社会主义所有制具有单一性

B. 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

C. 建国后我国一贯实行股份制

D. 股票是公有制度的产物

 

1952年3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共中央统战部的一个文稿时写道:“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即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存在的时期”“不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立场和思想”的想法,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是一种幼稚可笑的思想”。这表明毛泽东

A. 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大的发展

B. 承认当时国内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

C. 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D. 认为资产阶级应该保留自己的立场

 

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960年工业峰值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

B. 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C. 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 “八字方针”的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题文)有学者著文指出,16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度,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这主要说明16世纪前后的中国

A. 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

B. 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

C. 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

D.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神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系那个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

A. 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B. 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D. 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下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 人寿年丰

B. 祈盼丰收

C. 庄稼收获

D. 祭祀谷神

 

下图反映的是

A. “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 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唐朝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可能买到的商品有 

丝绸  纸张   瓷器    棉布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题文)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与之相应的成就有

①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

②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③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

④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题文)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种“爆炸性影响”主要是指

A. 使世界由隔绝走向联系

B. 加速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C. 使其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 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

 

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 防止官商勾结

B. 维持社会等级

C. 重义轻利

D. 重农抑商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 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 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 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 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在近代城市化进程中,北京与上海的近代化各具特色,也各有困境。整体而言,与上海比较,北京

A. 失业与贫穷问题较为突出

B. 缺乏统一市政设计与管理

C. 受海派文化冲击文化没落

D. 成为“冒险家的乐园”

 

(题文)1896年,全国督办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自办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直至清朝灭亡,一直拥有发行钞票的特权,并代替传统钱庄,提供了国内工商业经营所需的绝大部分贷款。这表明

A. 自然经济结构日渐解体

B. 金融变革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C. 外国资本输入份额减少

D. 中国近代金融体系已经确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能够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的内部的客观条件是

A. 民族资本家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官僚地主的竞相投资

D. 甲午战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对洋务运动认识不准确的是(   

A、洋务运动是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

B、维护清朝统治是其根本目的

C、洋务运动兼有制内御外双重意图

D、洋务运动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

 

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是一个亘古的话题,所以对环境保护的历史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即阻塞)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刚发芽的植物)、麛(卵)鷇(幼兽、雏鸟),毋□□□□毒鱼鳖、置(捕捉鸟兽的)穽罔(网),到七月而纵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田律》

材料二184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放烟尘的法案。1906年,颁布《制碱法》,以控制化学工业的制造工艺所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1930年,又制定《道路交通法》,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排气做了详细的规定。1956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

—摘编自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城市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研究》

材料三在罗斯福的规划中,民间资源保护队(截止1933年6月29日有27万青年被征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植树扩展国有林区面积。在1933—1940年间,民间资源保护队植树超过200万英亩,计20亿株树苗。在资源保护队组建之前的1932年,国有林区仅有2.5万英亩新植林区。

—滕海键《新政的奇葩:民间资源保护队》

(1)结合材料一,分析秦朝颁布《田律》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出现大气污染的原因,并概括英国治理污染的特点。

(3)结合所学,说明美国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的作用。

 

随时代变迁,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年—1922年期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用表格的形式感知历史更清晰直观。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在答题卡上写出下表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

中国借鉴国外发展经济的模式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材料三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

材料四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通过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他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9世纪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导致这种经济地位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出现了哪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到什么阶段?

(4)依据材料四指出19世纪哪些因素促进了落后国家的传统自然经济解体。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

A.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 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 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 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 经济大危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 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罗斯福新政时期,一项改革措施被认为是“工商界的法西斯主义”,有人攻击它是“偷偷摸摸搞社会主义”。据此推断这一改革措施是

A. 整顿银行业

B.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 推行以工代赈

D.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