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部分统计资料(1872一1913年)

年代

商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1872—1894

53

4697

103

28000

1895—1913

463

90801

136

103153

 

 

该材料不能够说明

A. 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

B. 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C. 19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民族工业

D. 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

 

1763-1914 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是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全世界历史进程中居有显著的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力量。有关三大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科学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根本动力

B. 工业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前提与内在要求

C. 政治革命是西方列强扩张的最主要的内在动力

D. 三大革命在客观上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进步

 

黄邦和教授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中说:“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寓,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两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东西半球文明的相遇使欧洲完成了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

B. 美洲的财富和垦殖区,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C. 西半球的资本主义文明推动了东半球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D. 外来因素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在《西台满记》中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由此可知当时“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A. 不固定性对立性

B. 松散性对立性

C. 不固定性松散性

D. 松散性契约性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中,出现最早的是

A. “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两淮盐商有挟资千万者,最少亦一二百万”

B. “辕有越,加箭,可驰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C.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锻钢”

D.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之有六用之”

 

《全球通史》谈到:“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基于

A. 社会制度对立和意识形态分歧

B. 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对峙

C. 北约和华约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D. 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了“世纪之握”,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世纪之握”的实现,主要是基于

A. 海协会和海基会的长期不断努力

B. 国共两党对现时期两岸关系的深度思考

C. 两岸民众对“九二共识”的坚持

D. ―国两制构想得到两岸民众的广泛认可

 

基辛格说:“在世界外交史上,《上海公报》的独特之处在于明确列出双方的分歧……与此同时,《上海公报》又具体列出双方的共同立场……”。与这种做法体现的外交方针一致的外交事件是

A. 废除《中美商约》

B. 中苏建交

C. 1954年中缅联合声明

D. 亚非万隆会议

 

北京大学在1923年秋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一问的主题是“你相信当今的国会吗?”,下表是调查结果。这份调查本质上表明

A. 民主政治不受民众认可

B. 知识精英倾向社会主义

C. 学生开始关注议会政治

D. 议会决策为少数人控制

 

A. 冲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B. 直接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首次尝试

C. 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D. 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独裁的决策特点相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A. 德国是通过铁血手段实现国家统一

B.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普鲁士帝国具有特殊地位

C. 德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相对于王权议会权力较小

D. 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是具有浓厚的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 君主制和议会制

B. 君主制和共和制

C. 立宪制和共和制

D. 立宪制和议会制

 

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此,美国推行

A. 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

B. 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

C. 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

D. 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

 

法国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理解最全面的是

A. 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

B. 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

C. 公民人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

D. 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邦国”指的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近3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材料二

2009年2月12日《环球时报》第六版转载了一篇韩国《中央日报》2月11日的文章,原题是《中国拯救资本主义?》,其中一段写道:中国网民最近热衷转载一篇独具特色的文章,跟帖无数,引发很大反响。文章大意如下:1949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79年,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1989年,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2009年,只有中国才能救资本主义。 

(2)材料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背景,但文中引述的这段网文并不完全准确,指出其中表述最不准确的一句话并加以改正。      

材料三

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摘自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3)为了稳定经济的发展,材料三中重申了哪些经济发展战略为实现共同富裕,全会提出了哪些建设性主张?   

材料四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尤其是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唐代在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草市在北方称“集”,也有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命名的,如柴市、米市、马市等。    

材料二

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隋唐、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似特点。

材料三

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这一经济理论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材料四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是如何处理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曾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什么?

(2)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也试图通过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它的实施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3)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

 

 

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                 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

打击了对理性王国的憧憬             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导致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 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 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 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 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 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D.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列宁曾这样说到,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道道地地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要借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共产党人也要学会经商          要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④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曾说:“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谊,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采取了一种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危险的态度。”张伯伦不能确定的“某种东西”应该是

A. 法西斯及其侵略扩张

B. 苏联及其社会主义的影响

C. 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

D. 大萧条及其影响

 

20世纪60年代,英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的补助。以下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渠道          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有力地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下面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指数(1850年=100)

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可能的是

A. 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兴起

B. 社会购买力下降,制约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

D. 工人的创造性遭到打击,造成英国被美、德赶超

 

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A. “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B. 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 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

D. 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出现了混合经济 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

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 的是

A. 工业生产

B. 农业生产

C. 人民生活

D. 环境保护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护了农民利益

B.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改变了经营方式

D.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下图所示的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次高峰的原因是

A. 政府的支持    B. 有利的国际环境

C. 社会制度的改变    D. “实业救国的思潮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