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 D.人的正常体温约是37℃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1)实验前,小明将所选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的位置,当在地面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该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此操作是为了测量凸透镜的 . (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像呈现在 ; (3)蜡烛在f<u<2f的位置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4)当物距为8cm时,从 (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 像(选填“虚”或“实”),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 (5)实验时,光屏上已经成一清晰的像,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远视眼镜,则应把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先将方格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再把茶色玻璃板竖直放在方格纸上,再取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一前一后放在方格纸上,移动棋子B,直到看上去它跟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采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棋子,是为了能确定 的位置;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 . (2)在寻找A棋子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的 (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如果将棋子A向远离镜面的方向移动,则像 (选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 (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棋子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cm/s.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在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 (快/慢)一些较好. (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象.
(4)数据分析: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 (正比/反比)关系,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 (不变/变化)的,因此气泡的运动可以看成是 运动. (5)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的.
图中甲是小明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得到如下数据,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乙表示水在沸腾时气泡的现象是其中的 图. (2)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元旦期间,小明一家驾车到南京旅游,一路上,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甲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南京270km”是的含义是 ;他又看了看汽车上的仪表,如图乙所示,知道了现在汽车的速度是 km/h. (2)假如小明爸爸驾车保持这个速度不变,他们从此标志牌到南京还需要用多少时间?
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甲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纽扣的直径是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 .
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 镜,对太阳光有 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 (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 (增大/不变/减小).
如图所示,小明若要通过小孔观察到烛焰,三个小孔必须与烛焰 ,这是因为 .
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入射角为 度,折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可知它的熔点 ℃,这种物质是 ,熔化过程持续了 分钟,在0﹣5分钟时间内物质处于 态,5﹣15分钟时间内是 态.
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一些隐含的已知条件,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烧开,隐含条件:开水的温度为 ℃;利用激光测月球距地球的距离,隐含条件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 ) A.3:1 B.3:4 C.5:3 D.4:3
小红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小红背着的书包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从身边驶过的汽车 D.路旁的树木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m处 B.甲在乙前面1.2m处 C.乙在甲前面0.6m处 D.乙在甲前面1.2m处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一简易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6cm,则该相机中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为( ) A.小于6cm B.大于6cm,小于12cm C.大于12cm,小于24cm D.大于24cm
如图所示是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现要进行视力矫正,则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B.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C.甲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设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一定大于l B.f一定小于l C.f一定等于l D.f可能小于l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 A.白纸是暗的,镜子是亮的 B.白纸和镜子都是暗的 C.白纸是亮的,镜子是暗的 D.白纸和镜子都是亮的
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如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 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太阳膜 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 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 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
下列四种情况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路灯下行走的人,出现人影相随 B.清晨起床后对着镜子梳妆打扮 C.清澈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D.在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