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1)实验前,小明将所选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的位置,当在地面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该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此操作是为了测量凸透镜的 .
(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像呈现在 ;
(3)蜡烛在f<u<2f的位置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4)当物距为8cm时,从 (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 像(选填“虚”或“实”),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
(5)实验时,光屏上已经成一清晰的像,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远视眼镜,则应把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先将方格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再把茶色玻璃板竖直放在方格纸上,再取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一前一后放在方格纸上,移动棋子B,直到看上去它跟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采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棋子,是为了能确定 的位置;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 .
(2)在寻找A棋子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的 (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如果将棋子A向远离镜面的方向移动,则像 (选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
(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棋子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cm/s.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在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 (快/慢)一些较好.
(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象.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 0 | 1 | 2 | 3 | 4 | 5 |
(4)数据分析: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 (正比/反比)关系,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 (不变/变化)的,因此气泡的运动可以看成是 运动.
(5)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的.
图中甲是小明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得到如下数据,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t/℃ | 90 | 95 | 98 | 100 | 101 | 102 | 102 | 102 | 102 |
(1)图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乙表示水在沸腾时气泡的现象是其中的 图.
(2)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元旦期间,小明一家驾车到南京旅游,一路上,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甲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南京270km”是的含义是 ;他又看了看汽车上的仪表,如图乙所示,知道了现在汽车的速度是 km/h.
(2)假如小明爸爸驾车保持这个速度不变,他们从此标志牌到南京还需要用多少时间?
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