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西周分封略图,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B.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 C.加强诸侯国之间的联系 D.密切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
按《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 A.吴王夫差 B.齐桓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测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即 A.21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苏辙的《涂山》“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为谁,只见清淮入海流。”这首诗称赞的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他是: A.盘古 B.炎帝 C.禹 D.共工
你认为下列哪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D.召集诸侯会盟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 A.加强专制统治 B.结束百家争鸣 C.消灭读书人 D.弘扬儒家文化
孔子曾说“中上之人,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下之人,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
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请从此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应是指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六辅渠
巨大的商代司母戊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畜牧业发达 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铁器开始使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战国策》中对战国武器的描述“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而更锋利。此外,此时还出现了 A.战车 B.水兵 C.铁兵器 D.弓箭
夏令营的老师带领同学们再现了西周时期成千上万奴隶在一起耕作和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生产的场景,这种耕作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兴盛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劳动力的增加
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 B.商王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假如时空倒流,你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你最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元谋人正在采集食物 B.北京人正在用火烧烤捕获的野兽 C.山顶洞人正在用骨针缝制衣服 D.河姆渡人正在捕鱼
下列是关于新航路开辟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当地居民都跑来岸边……有人给我们送来食物。有一个老人坐船前来……许多人都来到了,包括妇女在内,每个人都带些东西。” “我在1492年发现了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600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首次航行日记 材料二、(如图)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材料一中关于哥伦布地理位置叙述的一处错误,并加以改正。(2分) (2)从材料一中找出能准确反映哥伦布航海活动本质的一句话。(2分) (3)结合材料二想一想,除哥伦布之外,新航路开辟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航海家,他们各有怎样的航海探索或发现?(4分) (4)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美洲500周年。当时,欧洲国家热烈庆祝,为其树碑立传,而美洲国家则大力谴责,这不同态度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材料一、“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马克思 材料二、“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 ——鲁 迅。 请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⑴材料一中“火药、罗盘针、印刷术”经过哪条贸易要道、由什么人传到欧洲?(2分) ⑵ “印刷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摘自材料一,请问它们分别是指什么历史事件?(4分) ⑶结合上述二则材料,三大发明在中国遭到冷遇,在西方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相同的科学技术在不同的地方却带来不同的命运,谈谈你的看法。(2分)
材料一、“希波战争、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 材料二、“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往来,联系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科学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更为重要的。” 请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⑴材料一中对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是怎样的观点?(2分) ⑵材料二中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主要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请试举二例(3分) ⑶通过我们对材料中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现代文明的交流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态度?为什么?(3分)
请根据图片人物填写下列对应的选项(4分) ( ) ( ) ( ) ( ) A.他完成了环球航行。 B.他当政时的雅典是地中海的霸主、希腊最繁荣的城邦。 C.他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巨人”。 D.他在狱中讲述在东方的见闻,同狱的人作了记录。这就是《马可·波罗游记》
判断改错。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中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8分) 1.罗马帝国建立后,继续扩张。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海。( ) 改正: 2.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在古代印度创立了佛教。( ) 改正: 3.646年,明治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施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 改正: 4.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名著《神曲》冲击了教会的传统观念,揭露了教会的腐败。( ) 改正: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 ) A.对资产阶级文化的批判 B.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C.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封建的文化运动
在欧洲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 )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 C.教皇教会对人民的精神控制 D.查理·马特实现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下列图片展示的建筑物中,属于西亚地区建筑艺术风格的是( )
《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最后的晚餐》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表现现实生活和赞美人性的伟大 C.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D.反映了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下列哪部作品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 A.《荷马史诗》 B.《俄狄浦斯王》 C.《伊索寓言》 D.《天方夜谭》
2010年5月,埃及考古学家重新找到了一座失踪已久的古墓,这个古墓属于3300年前古埃及首都高官塔米斯的,(下图)就是墓穴中揭示墓主身份的文字岩刻,这块岩刻上的文字应该是( )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腓尼基文字 D.甲骨文字
科学家智慧的火花照亮了人类前进的步伐。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阿基米德---杠杆原理 B.毕达哥拉斯---比重原理 C.欧几里得---几何学 D.伊巴谷---天文学
历史学家认为,亚历山大东征开始了东西方文明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 A.和平交往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B.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C.暴力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D.战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现在有许多西方节日传入我国,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你知道这些节日与哪一宗教有关吗? ( )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