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二: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力上市平等的;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的权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时神圣不可侵犯的。 ⑴材料一出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献?(2分)它限制了国王哪些方面的权力?(3分) ⑵材料二出自哪个国家的哪个文献?(2分)为什么说它在当时有进步意义?(2分) ⑶材料一、材料二在本质上有什么相同点?(1分)
小题内容叙述是否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 1.华盛顿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并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 2.1861年,亚历山大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俄国农民无偿得到了一块土地。
内容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订正(每小题2分) 1.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个探险者:他既没有到达自己心目中的地方,也没有获得大量的黄金或其他财富,他至死也没有改变自己的错误观点,这个人是麦哲伦。 2.《最后的晚餐》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度的标志,这部作品的作者被恩格斯称赞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3.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逃到国外的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以满腔的激情写下了《马赛曲》歌词。它后来唱遍了全世界,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美国南北战争中,一位在南方作战的将领要将一份重要情报送给总统林肯手中,他可采取哪种最先进的交通方式( )。 A.火车 B.汽车 C.马车 D.飞机
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发明内燃机 C.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D.改良蒸汽机
下列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历史事件是( )。 ①法国大革命 ②日本明治维新 ③美国南北战争 ④俄国1861年改革 ⑤英国工人宪章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 )。 A.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B.废藩置县 C.实行征兵制 D.提倡文明开化
19世纪中叶以来,蒸汽机的滚滚浓烟漂洋过海逐渐改变着世界。这一过程中发生了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其相同的影响是( )。 A.对农民进行的一场掠夺 B.确立新的政治制度 C.完成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31年的一天,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奴隶主们正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块烙在奴隶身上,一位北方来的年轻水手看到眼前的悲惨景象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到那么一天我有了机会,一定要把奴隶制度彻底打垮。”后来他当上美国总统,真正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他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杜鲁门 D.尼克松
学生甲: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对这次改革应肯定为主 学生乙:这次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所以应基本否定 你的正确判断是( ) A.甲乙俩人观点都错 B.甲对,乙错 C.甲乙俩人观点都对 D.甲错,乙对
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拉丁美洲的独立解放运动 D.拿破仑时代的结束
下列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恩格斯在伦敦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 ②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相会 ③《共产党宣言》发表 ④英国宪章运动爆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
被列宁称为“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共产主义者同盟 C.巴黎公社 D.马克思主义诞生
“南美解放者杯”是南美足球俱乐部间的重要赛事,这项赛事冠名的原因是为了纪念下列人物中的( )。
在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奴隶的过程中形成的“三角贸易”成为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持续了300多年,在罪恶的奴隶贸易路程中,很多生病的黑奴被扔进了茫 茫的大洋中,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这个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当代印度史学家说:“即使在100多年后的今天,印度人民仍在赞扬她,英国侵略者管她叫“魔鬼的化身”,然而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永不消失的巨人”。这里的她是( ) A.圣马丁 B.尼赫鲁 C.章西女王 D.释迦牟尼
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但谁也无法否认他对欧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他因战争起家,也因战争倒台,这位名震一时的枭雄是( )。 A.拿破仑 B.查理一世 C.华盛顿 D.亚历山大
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途径不同,其中以革命的途径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有( )。 ① 英 ②美 ③法 ④日 ⑤俄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①②⑤
列宁说:“整个19世纪,即給予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概念下度过的”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 A.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B.法国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C.法国大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影响了世界 D.法国大革命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
今年有人参加中美法三国的国庆,他参加的顺序应该是( )。 A.美法中 B.中美法 C.美中法 D.法中美
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重大国际事件中,英国与美国结成伙伴,而在历史上英美两国的关系却并非一直如此,甚至发生过战争,这场战争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朝鲜战争 D.滑铁卢战役
假如你是一名游客,沿着下列哪一位航海家的船队开辟的航线,你就可以一路观赏到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风光。( ) A.迪亚士船队 B.哥伦布船队 C.麦哲伦船队 D.达.伽马船队
2007年12月18号,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正式揭晓。“海宝”的设计,它告诉我们,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是我们——人。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 A.开辟新航路 B.宪章运动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有着辉煌农耕文明历史的中国,进入了一个艰难求索的时期,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一面反复思考“中国向何处去”,请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是____,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是______。今年(2012年)是纪念辛亥革命___周年? (3分) (2)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建立了一个什么国家?这个国家的性质是什么?(3分) (3)辛亥革命的意义(历史功绩)和最终结果分别是什么?(4分) (4)以上事实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你认为中国的出路在哪里?革命任务应该交给哪个阶级完成?(2分)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严禁人民反帝;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等。 读后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是三个条约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条约分别是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3 分) (2)依据三则材料,概括列强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侵略权益。(要求:进行概括,不能照抄原文)(4分) (3)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学习主题,进行探究活动。 (1)下图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 ;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④.属于新文化时期的是 ;(4分) (2)洋务运动的口号是:______和______。(2分)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 ——(法)雨果 请回答:①.“夏宫”是指 ,它是在 战争中被焚毁的,这次战争发生于_____至_____年。(3分) ②文中的“两个强盗”是指______和______。(2分)
判断题(请将正确答案╳或√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每题2分,共20分) 1.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广州、苏州等五个通商口岸。 2.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1878年,清军在左宗棠率领下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整个新疆。 4.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华尔率领,进犯北京。 5.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1895年以后,外国资本家不断地到中国来投资办厂。 7.《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洋务运动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9.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10.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清帝下诏退位 C.武昌起义的胜利 D.《临时约法》的颁布
“他既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又是中国共产党初期的中央局书记。”此人是: A.鲁迅 B.李大钊 C.毛泽东 D.陈独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