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某班转进一位新同学.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他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他姓 A.商 B.秦 C.夏 D.周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
被毛泽东称为“赫赫始祖,吾华肇始”的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 B.炎帝 C.禹 D.尧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传承中华美食文化,引发广泛关注。右图是我国远古时期的陶制炊具,它距今约有 A.一百七十万年 B.六七千年 C.四千多年 D.两千多年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类最早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 A.打制的石器 B.磨制的石器 C.骨器 D.青铜器
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是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云南省的是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佑计的…… 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1分) (2)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在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材料三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1分) (4)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特点?(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主题,通过探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对号入座:请你将同学们收集到的部分历史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安庆内军械所 B.同盟会 C.张之洞 D.谭嗣同 E、京师同文馆 F、《中外纪闻》 G胡适 H、《民报》 ① 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 ② 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 ③ 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 ④ 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 (2)下面是同学们绘制的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来完成未填的部分内容。 “师夷长技”——— ——— .———民主、科学 (3)学习完本单元,就四个事件的结果而言,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一 英国炮轰广东海面 二 黄海激战 三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材料二: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品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年,中国的发展大大的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倍受列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写出这三次战争。(3分)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条约?(1分) (3)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这一历史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两例。(2分) (4)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有哪些?(1分)
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以下建议,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一项是 A.“拒和争民族志气” B.“迁都是天下之本” C.“变法成天下之治 ” D.“练兵强天下之势”
所谓近代化,就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开启中国政治民主化道路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指 A.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的传播 B.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引进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方先进的军事武器的利用
洋务派掀起洋物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入侵 D.维护清朝统治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那些事?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林则徐虎门销烟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C.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左宗棠)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文中这样评价左宗棠是因为 A.左宗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 B.左宗棠以武力收回了伊犁 C.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 D.左宗棠在新疆设立行省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约定关税主权 B.掠得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得中国大量赔款 D.割得中国大片领土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 A.革命任务变了 B.社会性质变了 C.革命性质变了 D.战争性质变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材料二、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2分)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分)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3分)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1 铁制农具 图2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 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4分)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1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关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1分)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有什么意义?(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要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这种现象?(2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主要表现是( ) A.争霸战争频繁 B.铁器、牛耕使用 C.封建制度确立 D.诸子百家争鸣
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西周时期,国王实行了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分封制
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B.奴隶使用铁农具劳动生产 C.王宫中摆放着一玉器 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
根据下图所示,西周等级示意图,正确的选项是( ) A.从上往下,第四层起是劳动者 B.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广大平民 C.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像金字塔一样压在广大平民和奴隶身上 D.卿大夫的地位属于最低一层的统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