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陈抟老祖(tuán) 霜鬓(bìn)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老祖(tuán)   霜(bìn)  (sǔn)头         舟(jì)

B. 而不舍(qì)  饿(piǎo) (tāo)         拗(niù)他不过

C. (zuàn) 住     (cù)罟   (wéi)       弃甲(yè)兵

D. 烟眉(juàn)     宵(tuò)   槁(pù)        金石可(lǒu)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项,“舟楫(jì)”应读“jí”,意思是“船和桨,水上船只”。B项,“锲而不舍(qì)”应读“qiè”,意思是“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D项,“金石可镂(lǒu)”应读“lòu”,意思是“只要坚持不停的用刀刻,就连金属和石头这样坚硬的东西也可以雕刻成花饰”。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写作。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美)谢尔·希尔弗斯坦《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读完这首小诗,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感悟?你又有过哪些相关的经历和体验?请以“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在不脱离原材料范围的情况下,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按要求完成下面这道连贯题。

几天前,收到挪威使者的一张请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挪威是个富裕国家,尚且如此节俭,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是更应该节约吗?

①加厚铜版纸、烫金大字、色彩艳丽

②是用再生纸做的一张卡片,朴素精致,显示着主人的情谊

③更甚者还要绒面、磨砂带上音响

④不少单位的请柬,一张比一张豪华精美

⑤只是构图稍差,美中不足

⑥对比我们平时收到的一些请柬,不免心生感叹

⑦请柬的功能很简单,没有必要那么奢华

(1)有一句话与全段不够协调,应该剔除的是:(填序号)________

(2)将剩下的句子排序,填入横线处: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对联俗称对子,上下联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和不重复用字。而内容上也各有特色、异彩纷呈,比如集句联,即把原来各不相干的诗文按照一定的意义汇集成对联。如清人集句联“老鱼跳波瘦蛟舞,祝融先驱海若藏”先后用到了唐代诗人和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又如“桃花尽日随流水,江月何年初照人”先后用到了唐代诗人张旭和的诗句。

(1)请在横线甲乙处分别填上两位作者的名字。

(2)请效仿上面的示例,从你所学的古诗文中挑选句子,自拟一副集句联。要求语句通顺、主题鲜明、对仗工整。每一句在7—14字之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藏:远方的上方

祝勇

①终于看见珠穆朗玛。那里居住着最高的山神。山峰以无与伦比的体量与高度,拒绝着一切事物的遮挡。即使在数千里外,我也能感觉到它巨大的投影。人们很难从视线中将它删除。现在它已不是试卷上的一道填空题,不是埋在地图册里的蓝色三角,它是一条向上的通路,循着它的坡度攀援,人们就能逐渐摆脱地心的缚力,抵达天空的彼岸。

②珠穆朗玛在我们转过一个山角时突然出现。那几乎是一个平行的视角,但我知道这只是错觉,是距离暂时赋予我与它平等的权利。几乎所有同伴都端起照相机,以纪录自己的荣耀。当然,这种荣耀是虚假的,当我们真正来到珠峰脚下的时候,我们才明白自己不可能与它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这一点如同我们不可能与神灵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一样显而易见。珠峰下面到处是各种型号的石头,像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彼此挤压或者依靠。石头掩埋了道路,使攀登过程异常艰辛。每个人的登山动作都像狗熊一样笨拙和缓慢。没有人说话,他们只顾艰难地喘息,甚至没有勇气仰望一下那悬在头顶的山峰。

③我还是感觉到轻微的激动。尽管此行并不以登山为目的,但这次经历显然与攀登我家后面的那个土坡有所不同。除了缺氧和疲劳带来的正常反应外,我并无更多不适。我显然有理由为自己冒险的成功沾沾自喜。在这一刻,我跨越了一道对自己封禁多年的门槛。而这种状态,又助长了我的某种野心。即使走过了第一大本营,我仍然不愿就此停止自己的脚步,不愿意在离珠峰越来越近时突然折返下山。野心是一种古怪的病症,而极端的处境则是它的诱因。这种病症通常使我们对自身能力的估计显得草率、简单和失实。

④少年时,我对攀登珠峰的英雄充满敬佩。但显然我病弱的小身体一时还无法给这样的志愿提供支撑。对于攀爬类动作有着先天的恐惧,心理与生理的双重脆弱很可能使我慷慨激昂的表白成为空头支票。我想像我这样没出息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对于攀登充满渴望。他们不仅用长度,而且用高度来计算他们的路途。显然,这是在证实某种能力。于是,他们的视线开始寻找最大的攀登物,那么,在大地上,就不可能有比攀登珠穆朗玛峰更高的理想。最高的山神预示着他们的伟业也标定了他们的界限,他们的足迹不可能比珠穆朗玛更高哪怕一寸。他们试图证明自己的伟大,却反过来证明了山的伟大。他们的全部努力仅仅验证了山的不可超越。珠穆朗玛提供了天梯也拦截了去路,它用最通俗的语言规劝人类——你们的生活其实是有限度的生活。

⑤珠穆朗玛收容我们的梦想,同时为我们划定了道路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并要求我们最终回到地上,如同藏民,在高山上安置世俗的家。我们无须把自己虚构为神,也不可能打造一副超自然的臂膀。承认自己是一个凡夫俗子,也许是登山者的最大收获,是对于山峰和自身的最终理解。西藏让我们目睹了神与人的分工,人们把难以完成的事业交给神,这是对自然与神的敬畏,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保护。

⑥无法解释我们对于西藏的痴迷。也许,它为我们的愿望打通了道路,但它既不是他人建立伟业的舞台,也绝非为困局中的我们提供偏方的仓库。它诱使我们离家,又领着我们回家。它让我们丢弃那些虚拟的胜利,告诉我们真理有时就躲在自家的楼下,并且教会我们如何把勇气用于应付现实中的恐惧——凡俗生活中的恐惧有时大于悬崖上的恐惧,在那里,风暴和冰雪都是看不见的。西藏是导师也是朋友,征服或者索取,均暴露了庸俗者的心态,我们应该为此蒙羞。它是一群凡人生存并且跪拜的土地,他们向生活的深部执著地挺进。它从不改变自己,而所谓神圣或者凡俗,只是人们在各自的处境中衍生的一种说法而已。

⑦西藏是我们身体以外的一个世界,是不可复制、也永难抵达的彼岸。白天,它在我们的远方;夜里,它在我们的上方。

(有删改)

1.结合登山过程,谈谈作者是如何批判自我和其他登山者的虚荣心的。

2.作者认为珠峰教会了人们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分条回答。

3.最后两段哪一句给你的启示最深?为什么?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文通过作者攀登珠峰的亲身经历,力图以独特的视角向世人展示出一个神秘、美好、纯净无暇的西藏。

B. 第一段把珠峰比作“一条向上的通路”,既写出了现实生活中珠峰的高大,又突显出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 作者少年时体弱多病,但此时竟能攀登世界最高峰,这对作者来说,是一种令人鼓舞的跨越。

D. 结尾强调了西藏是远离世俗、高不可攀的处所,是不可复制、永难抵达的彼岸,劝诫人们不要痴迷。

E. 全文是一个行者对于路上种种遭遇的自问自解,在既不否定又不肯定的回答里,有着浓重的思辨色彩。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下列名篇名句。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2)复道行空,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5)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