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乔远,字稚孝,晋江人。万历十四年进士。除刑部主事...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乔远,字稚孝,晋江人。万历十四年进士。刑部主事,历礼部仪制郎中。同官陈泰来等言事被谪,抗疏救之。时倭攻朝鲜急,大司马石星主封倭,而朝鲜使臣金晬泣言李如松、沈惟敬之误,致国人束手受刃者六万余人。乔远即以闻,因进累朝驭倭故事,帝颇心动。而星坚持己说,疏竟不行。累谪广西布政使经历,以事归。里居二十余年,中外交荐,不起。光宗立,召为光禄少卿,移太仆。王化贞驻兵广宁,主战。乔远画守御策,力言不宜轻举。无何,广宁竟弃。天启二年进左通政。邹元标建首善书院,朱童蒙等劾之,乔远言:“书院上梁文实出臣手,义当并罢。”语侵童蒙。进光禄卿、通政使。五引疾,以户部右侍郎致仕。崇祯二年,起南京工部右侍郎。给事中卢兆龙劾其衰庸,自引去。乔远博览,好著书。尝辑明十三朝遗事为《名山藏》,又纂《闽书》百五十卷,颇行于世,然据多舛云。崇祯四年卒,年七十四。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

【注】①广宁:广宁是镇守山海关的门户,明军与后金在此对峙。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刑部主事           除:授官

B. 累谪广西布政使     坐:因为

C. 引疾             疏:奏章

D. 据多舛云         援:引用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乔远为人刚直,同僚陈泰来等人因为议政被贬,他敢于直言进谏出手相救。

B. 日本攻打朝鲜,有人主张封倭,何乔远进言反对,但他的意见最终没被采纳。

C. 邹元标建书院,被朱童蒙等弹劾,何乔远因题写书院上梁的文字,被一并罢免。

D. 何乔远阅览广博,好著书,他辑录明十三朝遗事成《名山藏》,又编《闽书》。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进累朝驭倭故事,帝颇心动。

(2)无何,广宁竟弃。

 

1.C 2.C 3.(1)(何乔远)借机进言历代朝廷控制倭寇的旧例,皇帝颇为心动。( “累”、“故事”) (2)不久,广宁最终被放弃。(“无何”、“竟”) 【解析】 1.疏:上疏。 点睛:在高三的复习中,文言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绝大多数来自于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下面介绍几种解题方法:(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二)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三)利用语法结构辨别;(四)利用成语来推断词义;(五)利用文章语境推断词义。 2.C项何乔远并没有被一并罢免,而是他为邹元标辩解说“书院上梁文实出臣手,义当并罢”。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 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 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3.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有人认为颔联中的“无边”“不尽”用得好,请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你同意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及至始皇,奋六世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奋六世余烈          ②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B. ①履至尊制六合        ②惑不从师

C. 使蒙恬北筑长城      ②其智乃反不能及

D. 弱天下之民          ②手抚膺坐长叹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施行一系列政策以巩固政权,如焚书、毁城、销毁兵器等。

B. 秦始皇认为,凭借严苛的统治手段和稳固的军事防御,他的子孙就可世代称帝。

C. 文段采用夸张、对比、铺陈等手法,通过正反对比,表现了始皇的实力和野心。

D. 文段极言始皇夺天下之猛和守天下之严,以秦前期气势之盛反衬后期败亡之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其他的人

B. 或师焉,或焉                 不:通“否”

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和他们)同列

D. 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2.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段运用了多组对比,揭露了“师道之不传”“师道之不复”的惨痛现状。

B. 语段以“古之圣人”对比“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 语段以“句读之不知”拜师和“惑之不解”却不拜师对比,得出“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 语段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不如“巫医乐师百工”聪明的结论。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B. 蚓无爪牙之利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为天下笑者,何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