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及至始皇,奋六世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奋六世余烈          ②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B. ①履至尊制六合        ②惑不从师

C. 使蒙恬北筑长城      ②其智乃反不能及

D. 弱天下之民          ②手抚膺坐长叹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施行一系列政策以巩固政权,如焚书、毁城、销毁兵器等。

B. 秦始皇认为,凭借严苛的统治手段和稳固的军事防御,他的子孙就可世代称帝。

C. 文段采用夸张、对比、铺陈等手法,通过正反对比,表现了始皇的实力和野心。

D. 文段极言始皇夺天下之猛和守天下之严,以秦前期气势之盛反衬后期败亡之速。

 

1.D 2.C 【解析】 1.A项前一个之:助词,的;后一个之:用在主谓之间。B项前一个而:连词,表并列;后一个而:连词,表转折。C项前一个乃:介词,于是;后一个乃:竟然。D项两个以:都是用,用来的意思。 点睛:该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要“三抓”, “三抓”是指: (1)抓重点。《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共18个,一定要个个落实,从常用意义和非常用意义方面比较区别,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照顾特殊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多义比较的方法,同类集中。(2)抓课文。虚词的考查方式,多为选择题,每个选项两个句子,一般必有一句出自课本。根据这一特点,考生应立足课本,结合经典例句,归纳整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3)抓落实。对于典型用例,经常复习,防止遗忘。比如该题中每组中有一句话出自课本,必须将课内的文言文抓实了。 2.C项正反对比错误,本段全从正面写,表现了秦始皇的实力和野心。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其他的人

B. 或师焉,或焉                 不:通“否”

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和他们)同列

D. 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2.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段运用了多组对比,揭露了“师道之不传”“师道之不复”的惨痛现状。

B. 语段以“古之圣人”对比“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 语段以“句读之不知”拜师和“惑之不解”却不拜师对比,得出“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 语段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不如“巫医乐师百工”聪明的结论。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B. 蚓无爪牙之利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为天下笑者,何也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赢粮而   ②假舟楫者,非能也    ③于其身也,则师焉  

④以黔首     ⑤立法度              ⑥王无

A. ①⑤/②/③/④/⑥

B. ①⑤/②⑥/③/④

C. ①/⑤/②⑥/③/④

D. ①⑤/②/③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通过描写两种动物,从侧面表现蜀道山势的高峻惊险难以翻越的名句是“___________。”

(2)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运用对比,描写昭君远嫁异域最后葬身荒漠,反衬昭君出塞悲惨命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劝学》中认为每个人的禀赋没有差别,要善于借助各种客观条件来弥补自身不足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观点一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