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卜算子 张元干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卜算子

张元干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1.“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雾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的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本题考查诗歌语言中的炼字。诗歌的语言历来“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要多角度加以剖析,应从形式到内容、由表及里的阐述。上片写景:清柔、高远。“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句意谓: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一起句,作者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环绕着归艇来“布景”的。接下来就引出艇上之人了:“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小艇既已迷失航路,人也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出博大的气势。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使全诗增色不少。那么,哪些词是作者有意锤炼,用得传神的呢? 一般说来,有动词、形容词、叠韵词、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词性改变的词、副词及数量词。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湿”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迷”是“迷失”。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指出其表现手法。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水面迷雾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湿”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迷”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这是考查情感和表达技巧。“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句意谓: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张元干在《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中也有“谁伴我,醉中舞”之句,与此同一机杼。“起舞闻鸡”,据说晋代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这里作者借用典故,既回映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全词就在这一腔愁苦难遣之情中使抒情达到高峰时戛然而止,但那韵外之味却袅袅绵延不绝。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诗中的“湿”“迷”“悲”“酒未醒”“冷”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树声,字振轩,安徽合肥人。粤寇扰皖北以禀生与其弟树珊、树屏治团杀贼。复越境出击连下含山、六安、英山、霍山、潜山、无为而太湖一役以五百人陷阵击退陈玉成众数万功尤盛复力行坚壁清野法。其时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辈皆相继筑堡联为一气皖北破碎独合肥西乡差。曾国藩檄守芜湖调无为迁知府。同治元年从李鸿章援上海。鸿章立淮军与铭传等分领其众从克江阴晋道员。鸿章亲视娄门程学启军遣树声援荡口破谢家桥逐北至齐门又败之黄埭。学启遂逼城而军于是娄门寇盗始。二年攻无锡、金匮击寇芙蓉山大破之夺获战舰器械不可称计赐号卓勇巴图鲁予三品服。树声乘胜常州。逾岁攻河干二十余营尽破之。城拔进复浙江湖州以按察使记名。四年署江苏徐海道。授直隶按察使赴大名督防务。

九年调补山西。越二年擢漕运总督署江苏巡抚十三年实授。遭继母忧归。光绪三年起授贵州巡抚。适广东总兵李扬才据灵山构匪扰越南朝旨调树声抚广西治之。事宁擢总督先后剿平西林苗匪、武宣积匪。八年鸿章丧母归葬树声摄直督任。值朝鲜乱作日使花房义质将兵五百入王京迫朝议约树声飞檄吴长庆等赴之遂成约寻盟而还。于是长庆等宵攻乱党悉歼其渠乱乃定树声奏令长庆暂戍朝上嘉其能加太子少保。明年还督两广。会法越构兵即以法人侵逼状上闻。逮北宁陷自请解总督职专治军报可。复坐按事不实革职留任。未几病卒谥靖达予直隶、江苏及本籍建祠。

树屏以收复江苏各州县积勋至副将。从征捻驻周家口战数捷捻平擢提督赐号额腾额巴图鲁赴晋防河光绪二年徙守河曲保德。会皖军赴援乌鲁木齐甘肃流贼曹洪照窜后山树屏适奉檄诣省闻警乘大雪追击之。事定赐头品服授太原镇总兵。移防包头调大同。十三年乞休。既殁鸿章状其绩以上予优恤太原建祠。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三十四》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征捻驻周家口/战数捷/捻平擢提督/赐号额腾额/巴图鲁赴晋/防河/光绪二年/徙守河曲/保德

B从征捻/驻周家口/战数捷/捻平/擢提督/赐号额腾额巴图鲁/赴晋防河/光绪二年/徙守河曲/保德

C从征捻驻周家/口战数捷/捻平擢提督/赐号额腾额/巴图鲁/赴晋防河/光绪二年/徙守河曲/保德

D从征捻/驻周家口战数捷/捻平擢/提督赐号额腾额/巴图鲁赴晋/防河/光绪二年/徙守河曲/保德

2.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察使:官名。宋仿唐初刺史制设立,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由宋代提点刑狱演变而来。

B坚壁清野:坚壁,坚固壁垒;清野,清除郊野。对付强敌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C总兵,官名。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无定员。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事毕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

D诏,本文指上级给下级的文书或命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树声骁勇善战。太湖一役张树声凭借五百人击退陈玉成数万之众胜利后又开始实行坚壁清野法。

B张树声不辱使命。曾国藩后来被调到无为县不久之后又升迁为知府就是因为张树声防守芜湖有功。

C张树声平寇有功。朝鲜出现内乱日军趁机侵略朝鲜张树声派吴长庆等人赴朝鲜和日本人周旋最终平寇。

D张树声屡获嘉奖。同治二年因战功赐号卓勇巴图鲁给予三品服。死后允许在直隶、江苏及家乡建立祠堂。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树声援荡口破谢家桥逐北至齐门又败之黄埭。

(2)明年,还督两广。会法越构兵,即以法人侵逼状上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之言,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君子三戒”涉及人性中最常见的方面人性好色、好斗、贪得。何谓色?含义一,“色”主要指面部表情,怒色、和颜悦色都属此类,也可引申为表面上;含义二;“色”指美色,尤其是女性美色。也可理解为专指夫妇一伦,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而略其色貌。“斗”指争斗,战斗。孔子所说的斗,主要是指人壮年时血气方刚,好胜心正盛,容易好勇斗狠,人们的意气之争也包括其中。“得”指取得,获得,此处意指贪得。贪,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都是贪得的对象。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也表现为对未得的贪取。

孔子将人生大体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所谈“君子三戒”是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君子三戒”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孔子从血气出发所谈的“君子三戒”,指向了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的提升,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及对礼法、习俗等社会规范的遵守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正因为人性好色、好斗、贪得,所以孔子提醒人们要有所戒惧,为此,人们需具有拘束性道德,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不能悖理违法,丧失人格,失落道德,失去本心。由此,人们才有可能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进而挺立道德主体、扩充道德生命。

“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当代中国官员如何戒“色”?第一,修身养性,涵养拘束性道德。第二,修身齐家,弘扬夫妻忠贞美德。如何戒“斗”?第一,弘扬“掣矩之道”,处理好上下级、平级、同级行政官员之间的关系。第二,“正名”,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第三,提倡君子之争。在竞争、竞岗、竞职时,尊重社会规范、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如何戒“得”?第一,不受不义之货财。第二,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有助于官员拒贪自主性的提高。最低的一重境界是“以利为利”,就是说为官的目的是唯利是图。第二重境界是“以义为利”,就是说为官者确实有为己谋福的目的,但他是通过行善举,为百姓服务而达到自己利益。第三重境界是“以义为义”,即纯粹为行善而行善的境界,纯粹为百姓服务而为官,惟其如此才能心安。

“好色、嗜斗、贪得”的最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官员唯有涵养自己的拘束性道德,提高面对色、斗、得的道德持守能力,方能获得君子坦荡荡、君子不忧不惧的幸福。尤其是在今天,官员内心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应该成为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正因此,“君子三戒”及与此相关的道德修养应该成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三戒”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的启示》节选)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主张戒色、戒斗、戒得,也从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和从血气特点不同揭示三戒思想的依据。

B.孔子所谈三戒思想既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意义重大,又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以及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C.“得”主要指贪得。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表现为对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未得对象的贪取。

D.“君子三戒”针对人性的通常弱点而论,其中的人性好色重要一层意思指人们对女性美色的喜好,即人们厚于女性美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要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就要对好色、好斗、贪得有所戒惧,就需要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

B.孔子所谈“君子三戒”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而是显出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

C.“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如修身齐家、掣矩之道、正名、君子之争、以义为义等。

D.借鉴君子之争戒官员之斗,是指在职场竞争中,尊重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所谈的“君子三戒”,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提升,既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又关注对社会规范的遵守以及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B.“正名”之法有利于戒官员之斗,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

C.“好色、嗜斗、贪得”的最终结果都是事与愿违,官员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是今天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

D.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来戒“得”,意在否定唯利是图,而培养“以义为利”之风,进而崇尚“以义为义”的最高境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三同学胡喜进读完一则报纸的报道后,大呼“感动”。原来,这则报道写的是,哈尔滨一位老奶奶,今年105岁,虽然年老体弱,但她仍然自食其力,不仅养活自己,还养着一个50岁的智障儿子。她常常白天择菜晚上捆,第二天坐公交一小时到早市上卖,如此这般坚持了几十年,一直到现在……报道配发了老奶奶卖菜时的白发飘乱的照片,下面配的文字是“奶奶眼里闪耀着坚毅的力量”。

同学柳程鹏看过之后,对胡喜进说,你的“感动”太廉价了吧,面对这样的事情,我感到羞愧。难道我们就不能想想,应该替这样的老人,替社会做些什么吗?胡喜进说,你不要极端,报纸的观点不也是在强调感动吗?

对这两个人的观点,你赞同那一个?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我国15年来农村人口城镇化变化情况,请概括出图中两条主要信息,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条不超过3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泥石流的形成通常需要具备一些必要条件。丰富的松散土体决定了泥石流规模及破坏力的大小  ,再大的暴雨也只能形成洪水,其破坏力及对河道的侵蚀力都远低于泥石流。       ,使泥石流流体具有足够大的势能,对泥石流的流速及冲出距离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没有水就不会启动并形成泥石流,多数泥石流的水动力来自于强降雨的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