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之言,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君子三戒”涉及人性中最常见的方面人性好色、好斗、贪得。何谓色?含义一,“色”主要指面部表情,怒色、和颜悦色都属此类,也可引申为表面上;含义二;“色”指美色,尤其是女性美色。也可理解为专指夫妇一伦,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而略其色貌。“斗”指争斗,战斗。孔子所说的斗,主要是指人壮年时血气方刚,好胜心正盛,容易好勇斗狠,人们的意气之争也包括其中。“得”指取得,获得,此处意指贪得。贪,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都是贪得的对象。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也表现为对未得的贪取。

孔子将人生大体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所谈“君子三戒”是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君子三戒”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孔子从血气出发所谈的“君子三戒”,指向了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的提升,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及对礼法、习俗等社会规范的遵守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正因为人性好色、好斗、贪得,所以孔子提醒人们要有所戒惧,为此,人们需具有拘束性道德,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不能悖理违法,丧失人格,失落道德,失去本心。由此,人们才有可能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进而挺立道德主体、扩充道德生命。

“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当代中国官员如何戒“色”?第一,修身养性,涵养拘束性道德。第二,修身齐家,弘扬夫妻忠贞美德。如何戒“斗”?第一,弘扬“掣矩之道”,处理好上下级、平级、同级行政官员之间的关系。第二,“正名”,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第三,提倡君子之争。在竞争、竞岗、竞职时,尊重社会规范、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如何戒“得”?第一,不受不义之货财。第二,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有助于官员拒贪自主性的提高。最低的一重境界是“以利为利”,就是说为官的目的是唯利是图。第二重境界是“以义为利”,就是说为官者确实有为己谋福的目的,但他是通过行善举,为百姓服务而达到自己利益。第三重境界是“以义为义”,即纯粹为行善而行善的境界,纯粹为百姓服务而为官,惟其如此才能心安。

“好色、嗜斗、贪得”的最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官员唯有涵养自己的拘束性道德,提高面对色、斗、得的道德持守能力,方能获得君子坦荡荡、君子不忧不惧的幸福。尤其是在今天,官员内心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应该成为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正因此,“君子三戒”及与此相关的道德修养应该成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三戒”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的启示》节选)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主张戒色、戒斗、戒得,也从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和从血气特点不同揭示三戒思想的依据。

B.孔子所谈三戒思想既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意义重大,又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以及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C.“得”主要指贪得。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表现为对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未得对象的贪取。

D.“君子三戒”针对人性的通常弱点而论,其中的人性好色重要一层意思指人们对女性美色的喜好,即人们厚于女性美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要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就要对好色、好斗、贪得有所戒惧,就需要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

B.孔子所谈“君子三戒”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而是显出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

C.“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如修身齐家、掣矩之道、正名、君子之争、以义为义等。

D.借鉴君子之争戒官员之斗,是指在职场竞争中,尊重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所谈的“君子三戒”,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提升,既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又关注对社会规范的遵守以及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B.“正名”之法有利于戒官员之斗,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

C.“好色、嗜斗、贪得”的最终结果都是事与愿违,官员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是今天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

D.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来戒“得”,意在否定唯利是图,而培养“以义为利”之风,进而崇尚“以义为义”的最高境界。

 

1.C 2.B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得’主要指贪得。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表现为对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未得对象的贪取”有误,选项对应的文字在第二段“贪得”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对未得的贪取”两方面,选项以偏概全。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C就是对文章第二段内容理解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选项将文中“对既得的唯恐丧失,对未得的贪取”的信息概括成“主要指贪得’”, 以偏概全。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B项,“孔子所谈‘君子三戒’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而是显出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有误,曲解文意,选项对应的内容在文章第二段,文中的表述是“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可见为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而非孔子所谈本身所含有之意。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是对文章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时候曲解文意。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C项,“‘好色、嗜斗、贪得’的最终结果都是事与愿违,官员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是今天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有误,选项表述绝对。原文最后一段“往往事与愿违”表述为都是事与愿违;“应该成为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中选择性、可能性表述成绝对性。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将原文“往往”“应该成为”概括为“都是”“是”,表述绝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三同学胡喜进读完一则报纸的报道后,大呼“感动”。原来,这则报道写的是,哈尔滨一位老奶奶,今年105岁,虽然年老体弱,但她仍然自食其力,不仅养活自己,还养着一个50岁的智障儿子。她常常白天择菜晚上捆,第二天坐公交一小时到早市上卖,如此这般坚持了几十年,一直到现在……报道配发了老奶奶卖菜时的白发飘乱的照片,下面配的文字是“奶奶眼里闪耀着坚毅的力量”。

同学柳程鹏看过之后,对胡喜进说,你的“感动”太廉价了吧,面对这样的事情,我感到羞愧。难道我们就不能想想,应该替这样的老人,替社会做些什么吗?胡喜进说,你不要极端,报纸的观点不也是在强调感动吗?

对这两个人的观点,你赞同那一个?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我国15年来农村人口城镇化变化情况,请概括出图中两条主要信息,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条不超过3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泥石流的形成通常需要具备一些必要条件。丰富的松散土体决定了泥石流规模及破坏力的大小  ,再大的暴雨也只能形成洪水,其破坏力及对河道的侵蚀力都远低于泥石流。       ,使泥石流流体具有足够大的势能,对泥石流的流速及冲出距离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没有水就不会启动并形成泥石流,多数泥石流的水动力来自于强降雨的过程。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止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他没有机会向人讲述,他就绝不会感到快乐。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如果有向心爱的人倾诉的机会,他的痛苦自然会减轻。           。没有任何人倾听,身处绝对的孤独,快乐会成为失望,痛苦会成为绝望。

A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

B.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

C.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快乐没有人分享绝非真正的快乐

D.快乐没有人分享绝非真正的快乐,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不仅在向研发中心转移,而且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制造的中心,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

B.过去氢化植物油被广泛用做植脂末的原料。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于人体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增多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C.由于绘画画面的有限性和绘画形象的固定性,对绘画表现更广大的生活空间、表现时间过程、表现心理活动和声音形象等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D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提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理论我们的智力和情感能力正在损失因为赋予我们脑力的错综复杂的基因网特别容易受基因突变的侵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