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三同学胡喜进读完一则报纸...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三同学胡喜进读完一则报纸的报道后,大呼“感动”。原来,这则报道写的是,哈尔滨一位老奶奶,今年105岁,虽然年老体弱,但她仍然自食其力,不仅养活自己,还养着一个50岁的智障儿子。她常常白天择菜晚上捆,第二天坐公交一小时到早市上卖,如此这般坚持了几十年,一直到现在……报道配发了老奶奶卖菜时的白发飘乱的照片,下面配的文字是“奶奶眼里闪耀着坚毅的力量”。

同学柳程鹏看过之后,对胡喜进说,你的“感动”太廉价了吧,面对这样的事情,我感到羞愧。难道我们就不能想想,应该替这样的老人,替社会做些什么吗?胡喜进说,你不要极端,报纸的观点不也是在强调感动吗?

对这两个人的观点,你赞同那一个?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感动不要泛滥,行动才能改善 2005年日历快要翻过的时候,中国人民集体向朴素的青年英雄洪战辉致以朴素的敬礼。洪战辉的母亲自他小时侯就出走了,父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而他不仅要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还要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带着弟弟妹妹边打工边上学,一路风风雨雨使他变得更加坚韧。风雨之后终见彩虹,21岁的洪战辉考取湖南怀化学院。他本人也被评为2005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一时间许多人被感动了,包括我在内,因为这件事确实非常令人感动;一时间媒体纷纷将聚光灯打在了洪战辉身上,就在媒体的炒作达到颠之极,人们等着洪战辉说出诸如自己曾经是多么的艰苦之类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语时,洪战辉却只说了一句话:“感动不要泛滥,行动才能改善。” “感动不要泛滥,行动才能改善”,在他的日记里他告诉想要向他学习的人,不要把事情想得很复杂,只要一点一滴,踏踏实实的去做好自己身边的事就行了。 洪战辉是清醒的,他没有把人们引向那神秘莫测的看似不可穿越的神秘谷,他告诉人们成功只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就行了。而就在近几年的几篇名家大作,讲述了一些看似让人感动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了许久。起初源于这样的故事:一个厨师把一条鳝鱼放到油锅里时,看到鳝鱼次把腹部腾起,感到奇怪,便剖开鳝鱼,竟发现里面有一条小鳝鱼。故事的大意是告诉人们一条鳝鱼在死前还在保护自己的后代是件多么感人的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又纷纷看到这样一些“名家大作”如某某在杀牛时发现牛流泪了,原来是头母牛要保护自己的后代,某某在涉猎时在开枪打死一只鹿时看到鹿流泪了,原来是一头母鹿在保护自己的后代;又某某在打死一只狼时,狼向他下跪了,在杀死狼并剖开狼腹之后才知道原来这只狼是为了自己的幼崽能生下……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就感到纳闷了,怎么人们一下子都爱猎杀动物了,还专挑母的杀;动物们也一下子都爱流泪了。 但仔细详查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只是人们为了感动自己而编出的故事。在起源故事中也是漏洞百出,细心的人会发现鳝鱼是以产卵来繁殖后代的,它腹中怎么会有小鳝鱼,再者说一个活生生的动物给丢到油锅里不断挣扎是很正常的,厨师又怎么会要给捞起再补一刀子的,或者我说这厨师在鱼都没剖就放到锅里炸也太不讲卫生了吧,就因为这么一个烂透了的假故事便引起了一大串关于动物流泪的故事。也许故事的作者的确是想让我们感动一把,但是他有没有想过,感动多了人们就不再容易被感动了,感动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这就造成许多同学在中高考时为了感动改卷老师而写出父母双故的故事来,起初一篇两篇,到后来大部分人都把自己写成没爹没娘的苦孩子。因为写那些小鸡小狗流泪的故事已无法感动人了,所以只有编造一些更悲残的故事,不惜牺牲自己的父母来换取别人的感动与高分。 于是人们把一些悲残的故事说得更悲残一些,把一件伤心的事说得更伤心些,说得让一些正处于悲苦之中的人望而生畏,让旁听者临纸涕零,而那些不幸的人更感到自己是多么不幸,自己要想象故事中的那样感人,那样坚强还差十万八千里,旁观者已不易被一些小事感动了,如当他看到一个悲惨的人时,他会感到这个人离令他感动的距离还很遥远。 洪战辉一语惊醒梦中人“感动不要泛滥,行动才能改善”。这句话让正处在悲苦中的人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好才能走出困境,这句话让旁听者明白每一次实实在在的对他人的帮助,每一次在身边的事也会让人感动,值得感动就去感动,不要整天为那些死了苍蝇少了只蚊子就炒作得不可开交的事而感动,那样的感动太习以为常,次数太多,太做作就没有意义。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两个同学对老奶奶自食其力的事件态度有所不同,胡喜进表示深受感动,柳程鹏则表示感动无用,应该用行动帮助老奶奶。胡喜进的感动,表明他有一颗善良之心,能够感知社会上的真善美,并为之感动,这一类人是良好社会风气的推动者,他的观点是可以肯定的。柳程鹏认为应该用实际行动为弱势群体、为社会做些事情,表现出对一种社会对人生的清醒认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考生在写作文时,可以选择赞成胡喜进的观点,也可以选择赞成柳程鹏的观点。参考立意:感动伴我前行,生活需要感动,感动不如行动,用行动代替感动,边感动边行动,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公理婆理众说纷纭,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非全国卷没有这样的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如题干要求“对以上的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就表明要写成议论文,不能写成记叙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就要求写作时学生有个性化的思考。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本题要求中“对这两个人的观点,你赞同那一个?”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不能离开胡喜进和柳程鹏两个人的观点,必须选择支持其中一人的观点不能“自作主张”,即不能脱离材料所给两人观点另起炉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反映了我国15年来农村人口城镇化变化情况,请概括出图中两条主要信息,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条不超过3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泥石流的形成通常需要具备一些必要条件。丰富的松散土体决定了泥石流规模及破坏力的大小  ,再大的暴雨也只能形成洪水,其破坏力及对河道的侵蚀力都远低于泥石流。       ,使泥石流流体具有足够大的势能,对泥石流的流速及冲出距离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没有水就不会启动并形成泥石流,多数泥石流的水动力来自于强降雨的过程。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止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他没有机会向人讲述,他就绝不会感到快乐。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如果有向心爱的人倾诉的机会,他的痛苦自然会减轻。           。没有任何人倾听,身处绝对的孤独,快乐会成为失望,痛苦会成为绝望。

A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

B.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

C.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快乐没有人分享绝非真正的快乐

D.快乐没有人分享绝非真正的快乐,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不仅在向研发中心转移,而且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制造的中心,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

B.过去氢化植物油被广泛用做植脂末的原料。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于人体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增多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C.由于绘画画面的有限性和绘画形象的固定性,对绘画表现更广大的生活空间、表现时间过程、表现心理活动和声音形象等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D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提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理论我们的智力和情感能力正在损失因为赋予我们脑力的错综复杂的基因网特别容易受基因突变的侵害。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周星驰的作品一贯保持“猜不透”的风格,在发布会上,他对最新影片《美人鱼》的具体故事    

②杭州彩民先生8元中体彩“超级大乐透”2040万 ,面对记者提问,先生       怕泄露身份会惹来麻烦而。

③董卿休假风波再次点燃了“央视主播离职”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凡离职的主播,对于走的“原因”都        

A守口如瓶    三缄其口    讳莫如深

B讳莫如深    三缄其口    守口如瓶

C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三缄其口

D三缄其口    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