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当年贝尔利用电声转换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样机,但并不成功。贝尔和助手无论如何叫喊,电话机仍旧像聋哑人一样默不作声。贝尔十分苦恼,他开始怀疑电学转换的原理,甚至开始相信电学专家们所说,电声转换存在着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邻居弹奏吉他的声音“叮叮咚咚”地传到了试验室。

贝尔突然对助手说:“我成功了。”原来,贝尔发现吉他因为有共鸣,所以声音洪亮,电话的送话器发不出声音,就是共鸣不足的缘故。

吉他声在常人看来十分平常,但在发明家眼里却成了成功的契机,被他轻易捕获。

事物总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你要成为一位心灵捕手,就能在困境中寻找到光明、希望和奇迹。

 

【例文】 换个角度看问题 事物总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在常人看来十分平常的吉他声,在发明家贝尔的眼中却成了成功的契机,常人听到的只是“叮叮咚咚”的声音,贝尔听到的却是“共鸣”,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就不同。很多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会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没有羞花闭月的容貌,抱怨天气糟糕透顶,抱怨自己总不能事事顺心……刚一听,还真以为上天对他太不公了,但仔细一想,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看问题呢?容貌天生不能改变,但可以展现笑容,说不定会美丽一点;天气不能改变,但能改变心情;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王安石说的好,“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人生路上难免有许多的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不要死钻牛角尖,换个角度看问题,说不定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 孔子就是个非常善于换个角看问题的人。他在经过蒲地时遭人围攻,被迫签订盟约,答应蒲人不去卫都。蒲人将孔子放出东门,孔子继续前往卫都。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盟誓难道可以背弃吗?”孔子说:“这是要挟订立的盟誓,神是不会理睬的。”我们都知道,孔子认为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但如果他盲目信守盟誓,他就会违背自己的本心。正因为他能换个角度看问题,摆脱了外物的拘泥,从而得以完成自己要做的事。 一片落叶,你也许会看到它“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悲惨命运,但只要换个角度,你便会发现它“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高尚节操;一根蜡烛,你也许会慨叹它不久便会“蜡炬成灰”,但只要换个角度,你便会发现它为人们照亮了前行的路;一支粉笔,你也许会惋惜它只涂画了几下便结束了生命,但只要换个角度,你便会发现它在同学们心中撒下了知识的种子。面对悬崖,谁不惊悚?面对淤泥,谁不厌恶?面对冬天,谁不打颤?然而,苍鹰住在悬崖上,那是它历练的场所;荷花出于淤泥中,那是它生长的沃土;梅花开在冬天里,那是它芬芳的季节。换个角度,因为有了悬崖,苍鹰飞得更高;因为有了淤泥,莲花变得更艳;因为有了冬天,梅花开得更香。 杨绛先生在《隐身衣》一文中说道:“假若是个萝卜,就要力求做一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白菜,就要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有很多人固然生活在平凡中,但在平凡中可以创造一个不平凡的自我,而不是暗自地埋怨。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会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应仔细阅读材料,明白材料所蕴涵的道理。题中材料的主旨主要包含在材料最后一段:“事物总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你要成为一位心灵捕手,就能在困境中寻找到光明、希望和奇迹。”由此可以有如下立意:(1)由于人们所处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可能不同;(2)不要害怕遭遇困境,要善于在困境中寻找光明、希望和奇迹;(3)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家的自我否定

喻思娈

不久前,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的一篇论文,他在文中提出:自己当初对世界的认识是有缺陷的。按照经典理论,黑洞内部不会放过任何物质信息,但最新理论却证明:能量和信息能够逃离黑洞。这样,黑洞是否真的存在,就值得怀疑了。

作为认识宇宙的重要突破,提出并论证黑洞理论曾为霍金赢得世界声誉,质疑黑洞的存在,无疑是对自己的否定。这不是霍金第一次自我否定:两年前,当一种与“上帝粒子”特性一致的新粒子——希格斯粒子被发现时,霍金向他之前的打赌对象——预言“上帝粒子”存在的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寄去一张100美元的支票,承认自己当年的“无知”。

霍金的自我否定,并没有损害他在科学界的形象,反而为他赢得了更多掌声,同时也使他对宇宙的认识前进了一步。

这不禁让人想起获得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铁基超导研究团队。传统理论认为,铁是含磁性的,不可能存在超导现象,因此他们一直在铜基上做实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看到一篇“一种铁基材料存在超导现象”的报道。在对这一成果认真论证之后,该团队当即“自我否定”,调整研究方向,终于在铁基超导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

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上,科学家对未知世界的认识不可能一步到位,总是在不断推翻前人、否定自己的过程中曲折向前。科学研究,虽然少不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但有些时候或许更需要及时调整的智慧和“推倒重来”的勇气。

除了可贵的自我否定,否定权威对科学研究同样重要。钱学森当年在美国求学时,发现了他的老师、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冯·卡门一个错误。虽然老师几次打断他的发言,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但他依旧据理力争。让钱学森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冯·卡门主动找到他道歉,承认自己确实错了。钱学森因挑战权威赢得赏识,冯·卡门也因大度的自我否定获得尊重,成为科学界的美谈。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钱学森对权威的质疑和否定,对我们或许更为珍贵。我国的传统文化过分强调尊师尚古、信奉权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而科学家要想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就必须勇于质疑权威、敢于自我否定。一部科学发展史也证明,对未知世界的认识正是在不断的“否定”中向前推进的。

爱因斯坦说过,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可惜,历史上总也不乏一些傲慢者,他们将自己的发现奉为圭臬,不容许别人质疑,不愿自我否定,最终被历史嘲笑。不论是科学大家的自我否定,还是科研小兵的挑战权威,体现的都是对科学的敬畏、对真理的执着。也正是这种敬畏和执着,帮助他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并最终赢得世人的尊重。2014年5月9日《人民日报》)

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

2.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主要的论证方法。

3.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画线句子“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这句话的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鞋匠菩子

沙克

寒风就像冰箱里拿出的快刀,往所有的缝隙里戳着,嗖嗖的冷。鞋匠菩子用老式的三块瓦棉帽捂住头和脸,把小区大门外的鞋摊挪到墙角处,鞋摊的家什包括一台手摇修鞋机,一只带轱辘的铁柜子,两只小木凳,还有一把遮阳遮雨的可口可乐大广告伞。

我把穿了六年多的一双磨砂牛皮鞋递给菩子。这双鞋已被他修补过几次,鞋跟磨塌了他给打上鞋掌,鞋底和鞋帮间脱口了他手工用针线缝合。这次还是让他打鞋掌。我右脚的鞋跟磨得厉害,每年都要给皮鞋打一次右掌,不然走路时脚底往外侧歪。菩子用一只半椭圆形的黑色橡皮掌在鞋跟上试试,又换一个小些的试试,都觉得不满意。他从铁柜子中拿出一个小木盒,翻了个底,找出一块与鞋底同质顺色的马蹄形牛筋掌。不过太大了,形状与鞋跟的磨塌处不相干,于是他用剪刀把它剪成半椭圆形,用锉子把鞋跟磨塌处的灰尘锉掉,表面稍稍锉毛,用黄胶涂抹鞋跟与鞋掌,放到脚边风干一两分钟。

一阵旋风像水流一样冲过来,被我从头包到腿的大棉衣挡着,菩子的身体似乎歪了一下,鼻涕流到嘴唇上,他撩起蓝布围裙的一角擦掉鼻涕。“你凑合着打个掌就行了,旧皮鞋值不着用功。”我有点替他着急。“那不行,靠手艺吃饭马虎不得的。”一两分钟的空隙里,菩子看到左脚那只鞋子的侧面有一点点绽缝,拿到修鞋机上哒哒哒地缝好。

然后,他把涂过胶的鞋掌和右鞋跟压在一起,接着,再把残剩的牛筋掌剪下一小块,先用锉子把两面使劲锉毛,锉下来的粉末落在他腿上铺着的帆布上,再用削刀削成扁扁的楔状,两面涂上胶用嘴巴吹一吹,塞进鞋掌与鞋跟间合不拢的三角缝中,再放在铁鞋托上用小钉锤给锤实了。在楔状小块塞进去之前,他已经把帆布上的粉末撮起来撒进三角缝中,这样鞋掌、楔状小块和鞋跟间就粘得严密实在了。

贴着鞋跟侧面的弧度,他用削刀把鞋掌和楔状小块削平。“好了。”他把鞋子递给我查看。

我问他,“多少钱?”他说,“不用了,拿走吧。”我说,“那不行,你得收钱。”他说,“给两块钱吧。”我说,“给你五块。”他摆摆手说,“打个小鞋掌就两块,对哪个都一样。”

这是午饭后,没什么人拿鞋子来修,菩子修补着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堆鞋子。我没什么事,穿那么多衣服不怕冷,和菩子聊天也不影响他做事。

“我爸爸有一双在部队时发的军皮鞋,从1948年穿到1977年,我接着穿就是穿不坏。现在的皮鞋连布鞋都不如,像草鞋几个月就穿坏了,穿年把就得换新的。”我起了话头。

“过去的军皮鞋是厚牛皮做的,是头层皮,鞋头还衬着钢板,能不结实么。现在的牛皮鞋,是用剥离过几层的牛皮做的,有的薄得像牛皮纸,黏衬上别的仿皮材料,看起来厚实一点,其实吃不住穿的。”菩子答着话。

“再薄的真皮鞋,也不至于穿半载一年就坏了啊。”

“现在的做工哪能和过去比,糊弄出鞋样子,表面好看就行。好多皮鞋说是真皮鞋,其实是合成革的材料……”

菩子扶着鞋摊柜站起来,伸展一下腰身。他只有一米四几,被小儿麻痹症致残的腿根本伸不直。他摸着裤腰上的牛皮带说:“你看过去的东西,是没剥层的牛皮做的,用两代人都断不了。我父亲十八岁时开始用的,用到他死,我又用了三十多年。”他的牛皮带表面像蜘蛛网似的,跟他皴裂的手掌一模一样,连颜色都一样,灰不拉几中带点黄。

“哎,菩子,假如皮鞋都像过去那么牢固,皮鞋厂和皮鞋店就完蛋了,产量销量要减掉不知多少。”

“呵呵,那我做鞋匠的也完蛋了,养不活老婆儿子了。”

我和菩子认识十年了。和他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应该从我穿上那双新的磨砂牛皮鞋时算起。我当时走过他的鞋摊前,他说了句:“好皮鞋。”我停下来,问他好在哪里。他猜测说:“至少值七八百块钱。”

菩子的老婆是个身强力壮的哑巴。他的儿子在职业技术学院读建筑工程专业,是个能说会道的大块头,还在学校的业余拳击队里当队长。菩子特别为儿子骄傲:“我们家原来有五口人,四个是残疾人,父母死了儿子长大了,我也老了,五十九岁了。以后我们家再有五口人时,健康人就占多数啦。”

每天进出小区的门时,我都要从菩子的鞋摊旁经过。菩子一天不落地上班下班,早八晚六。他的身边常常坐着蹲着站着一些人,等他修补鞋子,或者修补衣包拉链什么的。

我拿起装着磨砂牛皮鞋的塑料袋起身离开。走到小区门口时,想起什么,就又走了回来。菩子坐在那里,埋头摇着修鞋机补鞋子,矮小的身子被鞋摊柜遮得没了影子。多少年来,他一直被鞋摊柜挡在后面。

“菩子,你坐得偏一些,别让鞋摊柜挡住你的人。

菩子乐意接受我的意见。我帮他把鞋摊柜往大广告伞的旁边移了几十厘米,对着马路现出菩子的身体。

选自2015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读完全文,你认为鞋匠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2.开头第一段的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我”和鞋匠菩子聊天时关于现在与过去皮鞋质量的对话,反映出什么样的社会现象?你认为应该怎样认识这种现象?

4.小说最后写“(鞋匠菩子)矮小的身子被鞋摊柜遮得没了影子”,又写 “我”对鞋匠菩子说“你坐得偏一些”,这些语言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善假于物也。(《劝学》)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论语》)

(3)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4)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                   ,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6)                   ,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7)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8)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西溪

李商隐

怅望西溪水,潺奈尔何。

不惊春物少,只觉夕阳多。

色染妖韶柳,光含窈窕萝。

人间从到海,天上莫为河。

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

京华他夜梦,好好寄云波。

【注】①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四川柳仲郢的幕府中任职之时所作。史载,李商隐有一封信说:我日前出城,偶然到了西溪,有所感触,就写了这首诗。②潺湲:水流的声音。

(1)李商隐说自己在写这首诗时“有所感触”,试分析在第一联中诗人因何而生感触?生出了怎样的感触?

(2)有人说李商隐的诗总是有很多层次的转折。试以第二联和第三联为例简要分析。

(3)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试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自为墓志铭

(明)张岱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析】
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矣,不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争利夺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则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则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

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家子,为废物,为顽民也已矣。

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有删节)

】①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兵南下,入山隐居著书。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茶淫橘虐:意即喜爱品茶和吃橘子。国破:指1644年明朝的覆灭,下文的“甲申”也即此年韦布:韦带为古代贫之人所系的无饰皮带。布衣指平民所穿的粗陋衣服。这里指平民身渑淄:两条河的名字,传说它们的水味不同,合到一起则难以别。强项:不肯低头,形容刚强正直、不屈服。武林:古代杭州的别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极爱繁华,精舍                  好:喜好,爱好。

B.以韦布而上拟公侯                向:向着,朝着。

C.如此则贫富                    舛:错乱,颠倒。

D.虽然,言吾之癖错                第:只是,只不过。

2.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岱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心中感慨颇多。他年少时是个纨绔少年,后来经历改朝换代的痛苦,心中真有隔世之感。

B.此文抒发了作者心中的复杂感情,充满自嘲。作者欲哭强笑,文中处处皆是反语,虽说自己有七处不可理解,但实质是总结自己的与众不同。

C.作者在此文中表现了一种辛酸与无奈的思想。他赞同别人称他为败家子、废物和顽民,他认为这些称呼都真切地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实际情况。

D.文章虽以议论为主,但也有值得注意的少数几处记叙。比如文末所叙作者六岁时之事,平淡中包含辛酸,让人读后顿生感叹。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

(2)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

4.根据文本中张岱对自己所的评论,谈谈他在个性上有哪些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