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

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A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

C.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

 

C 【解析】 试题分析: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与孔子思想无法被各国所接受无关,故A项排除;“无暇接待孔子”与题意无必然的逻辑关系,故B项排除;题干中出现的现象需要从孔子的思想出发理解,因为当时诸侯称霸、群雄割据的社会现实,而孔子所提倡的思想显然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不和,故C符项正确;“没有实权”并不是其思想不被接受的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孔子的教育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

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

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

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查看答案

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④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体现了孔子

A要求贵族之间互相爱护

B.希望每个人都加强道德修养

C.注重追求人的精神自由

D.强调统治者要顺应自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3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困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伏尔泰在给他的一个反对者的信中写道:“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1)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就材料一所说的“文学方面巨大成就”举一例。根据材料二,孟德斯鸠提出的著名国家学说是什么?这一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三中两位著名思想家的相同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