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遇见你的纯真岁月 丁立梅 他是第一个分配到我...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遇见你的纯真岁月

丁立梅

他是第一个分配到我们乡下学校来的大学生。

他着格子衬衫,穿尖头皮鞋,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令我们着迷。更让我们着迷的是,他有一双小鹿似的眼睛,清澈、温暖。

两排平房,青砖红瓦,那是我们的教室。他跟着校长,绕着两排平房走,边走边跳着去够路旁柳树上的树枝。附近人家养的鸡,跑到校园来觅食了,他看到鸡,竟兴奋得张开双臂,扑过去,边扑嘴里边惊喜地叫:“啊啊,大花鸡!”惹得我们笑弯了腰,有同学老气横秋地点头说:“我们老师,像个孩子。”

他真的做了我们的老师,教我们语文。第一天上课,他站讲台上半天没说话,拿他小鹿似的眼睛,看我们。我们也仰了头对着他看,彼此笑眯眯的。后来,他一脸深情地说:“你们长得真可爱,真的。我愿意做你们的朋友,共同来把语文学好,你们一定要当我是朋友哦。”他的这个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他与我们的距离,全班学生的热血,在那一刻沸腾起来。

他的课,上得丰富多彩。一个个汉字,在他嘴里,都成了妙不可言的音符。我们入迷地听他解读课文,争相回答他提的问题。不管我们如何作答,他一律微笑着说: “真聪明,老师咋没想到这么答呢?”有时我们回答得太离谱了,他也佯装要惩罚我们,结果是,罚我们唱歌给他听。于是教室里的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那时上语文课,在我们,是期盼,是幸福,是享受。

他还引导我们阅读。当时乡下学校,课外书极其匮乏,他就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回很多的书,诸如《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之类的。他说:“只有不停地阅读,人才能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我至今还保留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是那个时候养成的。

春天的时候,他领我们去看桃花。他说:“大自然是用来欣赏的,不欣赏,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浪费是可耻的。”我们哄一声笑开了,跟着他蹦蹦跳跳走进大自然。花树下,他和我们站在一起,笑得面若桃花。他说:“永远这样,多好啊。”周围的农人,都看稀奇似的,停下来看我们。我们成了风景,这让我们备感骄傲。

我们爱他的方式,很简单,却倾尽我们所能:掐一把野地里的花儿,插进他办公桌的玻璃瓶里;送上自家烙的饼,自家包的粽子,悄悄放在他的宿合门口。他总是笑问:“谁又做好事了?谁?”我们摇头,佯装不知,昂向他的,是一张张葵花般的笑脸。

我们念初二的时候,他生了一场病,回城养病,一走两个星期。真想他呀,班上的女生,守在校门口,频频西望——那是他回家的方向。被人发现了,却假装说:“啊,我们在看太阳落山呢。”

是啊,太阳又落山了,他还没有回来。心里的失望,一波又一波的。那些日子,我们的课,上得无精打采。

他病好后回来,讲台上堆满了送他的礼物,野花自不必说,一束又一束的。还有我们舍不得吃的糖果和自制的贺卡。他也给我们带了礼物,一人一块巧克力。他说:“城里的孩子,都兴吃这个。”说这话时,他的眼睛湿湿的。我们的眼睛,也跟着湿了。

他的母亲千方百计把他往城里调。他是独子,拗不过母亲。他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我们会有重逢的那一天的。”他走的时候,全班同学哭得很伤心。他也哭了。

    多年后,遇见他,他早已不做老师了,眼神已不复清澈。提起当年的学生,却如数家珍般的,一个一个,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一如我们清楚地记得他当年的模样。那是他和我们的纯真岁月,彼此用心相爱,所以,刻骨铭心。

1.在文章前半部分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老师生病之前用心教育我们的几个生活片段。请概括一下,填在下面横线上。

(1)第一天上课,他用真诚友善的表情和开场白,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用了比喻手法,请写出其中的本体和喻体,并赏析这一比喻的妙处。  

我们摇头,佯装不知,昂向他的,是一张张葵花般的笑脸。

3.文中画“        ”的句子“他说:‘城里的孩子,都兴吃这个。’说这话时,他的眼睛湿湿的。我们的眼睛,也跟着湿了。”请你揣摩老师此时的心理。

4.文章开头和结尾为什么两次写到老师的眼神?

5.读完全文,请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 “那是他和我们的纯真岁月,彼此用心相爱,所以,刻骨铭心”的理解。

 

1.他把课上得丰富多彩、轻松快乐;他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课外书,引导我们阅读;春天,他领我们去看桃花,教育我们要欣赏大自然。 2.本体笑脸,喻体葵花,既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笑容的纯真灿烂,又暗示这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如太阳一般的地位。 3.两方面:因孩子的纯朴关爱而感动,因他们的贫困而难过。 4.开头写老师的眼神,写出了老师第一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的美好形象,结尾处写老师的眼神“不复清澈”,形成对比,表明了时光的流逝;首尾呼应,引人回味。 5.在当年那段时光里,年轻的他真心喜爱学生,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而学生同样“倾其所能”地爱他,这样的情感是最纯真的,也是最难以忘怀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他和我们对当年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 【解析】 1.试题分析:梳理脉络,概括故事情节。在文章前半部分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老师生病之前用心教育我们的几个生活片段,分别是第一天上课,他用真诚友善的表情和开场白,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他把课上得丰富多彩、轻松快乐;他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课外书,引导我们阅读;春天,他领我们去看桃花,教育我们要欣赏大自然。 2.试题分析:考查比喻手法的本体和喻体及其作用。“我们摇头,佯装不知,昂向他的,是一张张葵花般的笑脸。”中本体是笑脸,喻体是葵花,既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笑容的纯真灿烂,又暗示这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如太阳一般的地位。一般考生都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妙处也能答到一二。 3.试题分析:第十一段“他说:‘城里的孩子,都兴吃这个。’说这话时,他的眼睛湿湿的。我们的眼睛,也跟着湿了。”这一题我们要联系上下文,特别是当时的情况“他病好后回来,讲台上堆满了送他的礼物,野花自不必说,一束又一束的。还有我们舍不得吃的糖果和自制的贺卡。他也给我们带了礼物,一人一块巧克力。”。可以得出有两个原因,一是因孩子的纯朴关爱而感动,二是因他们的贫困而难过。 4.试题分析:考查神态描写的作用。内容上:老师第一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的美好形象和结尾处写老师的眼神“不复清澈”,形成对比,表明了时光的流逝,引起读者的思考。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5.试题分析:对文章最后一句话 “那是他和我们的纯真岁月,彼此用心相爱,所以,刻骨铭心”的理解,我们可以在读完整篇文章之后,进行更深层次地概括。可以理解为:在当年那段时光里,年轻的他真心喜爱学生,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而学生同样“倾其所能”地爱他,这样的情感是最纯真的,也是最难以忘怀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他和我们对当年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阅读《疫苗是怎么起效的》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1796年,科学家爱德华・詹纳把牛痘病毒注射到一个八岁男孩的体内,让他免受天花的侵害,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就这样诞生了。

   ②但它是如何起效的?

   ③要理解疫苗的起效原理,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人体的免疫过程。当人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咳嗽、打喷嚏、炎症、发烧,那么说明免疫系统开始工作了。我们所经历的这些反应能够帮助身体消灭病菌。同时,这些反应也触发了体内的第二道防线,叫作获得性免疫。有一些功用特殊的细胞,比如B细胞和T细胞,负责对付病原体,记录它们的信息,记忆入侵者长什么样,以及如何消灭他们。

   ④这样做可以帮助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再次入侵做好准备。但是即使身体有免疫,依然存在风险。身体需要时间来学习和记忆如何抵抗病原体,但是如果身体太虚弱或者太年轻,这些抵抗就会显得力道不足。

   ⑤在这些人染病之前,我们可以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疫苗出场的时候了。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疫苗就是这样工作的,每一种疫苗都有单独功效。

⑥同时疫苗也分很多种类,首先我们有减毒活疫苗,这些是由病原体本身制成的,不过这是减弱伤害力的病原体。其次我们有灭活疫苗,这里的病原体是已经被杀死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是为了确保人体不再被这些病原体感染致病,但是就像活的病原体一样,它们也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教会人体提前学会如何辨认和攻击这些病毒。不过,减毒活疫苗很难制作,而且不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而灭活疫苗的缺点则是无法产生长久的免疫效力。还有另一种疫苗—亚单位疫苗,这种疫苗只含部分病原体—称之为抗原,也是真正诱发免疫反应的成分。

⑦为使身体对特定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科学家分离出目标抗原的基因。当人体注射后,疫苗内的基因会刺激体内细胞制造抗原,这会引发更强大的免疫反应,让身体准备好对抗任何潜在威胁。这类疫苗仅由特定基因的物质组成,不含病原体或者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如果能研发成功,就(可能  必然)在几年内建立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来对抗病原体的感染。

                                           (选自《读者》2016年12期)

1.说说第①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选文⑥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__________

(2)请在第⑦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并阐述理由。

3.简要概括疫苗起效的原理。

 

查看答案

(二)阅读文言短文《卢君出牧衢州》,完成下列小题。

卢君出牧衢州,有一士投贽。公阅其文,十篇,皆公所制也。密语曰:“非秀才之文。”对曰:“某苦心忧课,非假手也。”公曰:“此某所为文。兼能暗诵否?”客词穷,吐实曰:“得此文,无名姓,不知是员外撰述。”惶惶欲去。公曰:“此虽某所制,亦不示人,秀才但有之。”

比去,问其所之。曰:“汴州梁尚书也,是某亲丈人,。”公曰:“大梁尚书乃亲表,与君若是内亲,即与君合是至亲。此说,想又妄耳。”其人战灼,若无所容。公曰:“不必如此。前时恶文及大梁亲表,一时奉献!”

【注释】①投贽(zhì):投递求见的名贴,这里指秀才把文章递进去,求得提拔的意思。

②某:自称,相当于“我”。③课:功课,学业。④兼:这里可译作“也”。⑤战灼:哆嗦,打战。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公所制也_________________    ②惶惶欲  _________________ 

③问其所之  _________________    ④须住旬日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阅文           益习

B. 非秀才之文       楚王闻

C. 与君是内亲       听茶声然

D. 此某所文         其来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密语曰:“非秀才之文。”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选文中卢君和秀才各是什么样的人?结合选文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一)阅读[宋]苏轼的《梅花》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注】这首诗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1.2.请展开想象,简要描述这首诗前两句中的画面。

3.4.诗中的梅花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它有着怎样的品格?

5.6.这首诗借梅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认识《朗读者》】

(1)请结合下列网友的评论,为《朗读者》节目写一句推荐语。(不超过30个字)

伶熙紫杉:所有的选择都不如徐静蕾的一颗《奶奶的星星》——她结合自己的故事,为去世多年的奶奶朗诵作家史铁生的经典散文《奶奶的星星》,字字入心,几度哽咽,瞬间戳中万千心灵……

panyue1997:《朗读者》这个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很好,每个朗读者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令我泪流满面。

kid.666: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不懂什么朗读技巧,但是他们那蕴含着感情的声音却不停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彩“开场白”】

(2)下面是某一期《朗读者》的开场白,请修改画线句,使之和前面两句的句式一致。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直面厄运,永不退缩,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

__

,是司马迁的选择……

【试做“朗读者”】

(3) 请按照所给格式,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要求结合名著中的情节,最少使用一个成语。

保尔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6)何处望神州?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8)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10)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水面初平云脚低。

(1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14)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

(15)《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对植物的描写突出早春时节景物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