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当你减肥时,“肥”去了哪里? 郝俊 ①很多人相信在减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当你减肥时,“肥”去了哪里?

郝俊

①很多人相信在减肥时,身上的脂肪都“燃烧”转化成了热量和能量,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脂肪变成了肌肉。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生物技术与生物分子科学学院的两位科学家指出,即使是专业人士,如家庭医生、营养师和私人教练,也有很多对这些错误的减肥观念深信不疑。

肺才是最主要的排脂器官

②那么,减肥时脂肪实际上都去哪里了呢?它们不可能神奇地消失在空气里。当你减肥时,“肥”去了哪里?

③研究者发现,在减肥的过程中,减掉的那部分脂肪里有84%是被你“呼吸”出去的,剩下16%则通过汗液、尿液等以水分的形式逃离了你的身体。

④通过跟踪脂肪中每一个原子排出体外的途径,研究人员得出了上述结论。他们发现,如果你减去了10公斤脂肪,那么将有84公斤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呼”出体外,另有16公斤以水的形式“排”出体外。科学家的研究计算表明,肺才是最主要的排出多余脂肪的器官。

被“吹出”体外的甘油三酯

⑤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此刻谈论减肥和脂肪“燃烧”时,我们其实是在谈论一种特定类型的“肥”。那种“肥”就是,当我们摄入了身体并不需要的过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时,逐渐积累而成的多余脂肪。这些过量的营养元素被转换成一种叫做甘油三酯的东西,然后以“小油滴”的形式存储在身体的脂肪细胞中。

⑥如果你想要减肥,那就意味着你正在试图通过利用、燃烧、转化等方式,让那些甘油三酯发生新陈代谢。从本质上讲,这些甘油三酯需要完成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使得它们转换成其他的东西,而不再是脂肪。这就是实现减肥的根本原理。

⑦于是,这项研究有了最为关键的发现:一旦那些甘油三酯确实经历了这样的化学反应,那么它们将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形式离开我们的身体。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被转化成了二氧化碳,随着你的呼吸被“吹”出体外。

管住嘴,迈开腿

⑧不过研究人员同时指出,尽管他们得出了上述结论,但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要“减掉重量”,那么单纯地通过增加呼吸或更多的户外活动,却并不一定能帮助你实现目标。

⑨你还需要吃得更少,以此让你的碳摄入量少于碳排放量。正如研究者在论文中所写的那样:“体育锻炼当然能够作为一种减肥策略,然而,它却很容易败给过量的食物摄入,即便你只是相对多吃了那么一点点。”

⑩真正意义上的减肥,需要你“解锁”并释放出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碳,这其实也印证了我们常听到的那句俗话:“管住嘴,迈开腿。”

(选自《齐鲁晚报》)

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减肥原理”。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开篇引用错误的减肥观念有什么作用?

 

 

4.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会越减越肥?说说你认为最佳的减肥方式

 

 

 

 

1.通过利用、燃烧、转化等方式把身体内多余的脂肪转换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2.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肺才是最主要的排脂器官。 3.①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减肥时,“肥”去了哪里;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原因:有些人通过运动等方式消耗掉的脂肪量远少于吸收营养而形成的脂肪量,所以会越减越肥。最佳减肥方式略。(结合本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肥”是因为体内有“多余脂肪”,“减”就是通过利用、燃烧、转化等方式把身体内多余的脂肪转换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这样才能减少体重。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说明文的开篇一般有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的作用,学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文章开篇引用错误的减肥观念,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减肥时,“肥”去了哪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画图表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解题套路为: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作比较:通过xx和xx作比较,突出强调了xx的××特点(地位、影响等)。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按照套路解答此题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结合本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

【甲】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乙】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即喻皓)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是也。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其塔动                (2)匠师其言        

(3)而制度精 (        )     (4)人而问之 (        )

2.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则以钳搏之            B.便实钉之     

C.吹之不百年            D.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3.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3)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

                                                                               

4.结合这两篇短文,说说喻皓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题。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这首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第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

                                                                              

 

2.阅读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及综合实践活动。

1.《小王子》作者是      (国籍)作家       。其中小王子拜访的第五个星球,很奇怪。那地方只够安置                                       

2.图书馆,是学习的天地。大量的藏书,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历程,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成果。通过开展“走进图书馆”的语文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至少写出2点

 

 

3.在“走进图书馆”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你发现本班的宋明同学不爱惜从图书馆借阅的书刊,导致书刊封面破损,书角卷起。你会怎样劝说宋明改正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查看答案

默写。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                         

②念天地之悠悠,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我寄愁心与明月,                          

⑥遥看是君家,                             

⑦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好像日本看护妇。

⑧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用正楷在方格内写出对应的汉字。

在充满希望的九月里,我们读着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在文学的殿堂里cháng徉,明白了青年应该“发展你自己”,“奉献你自己”;líng听了于漪老师的zhūn zhūn教导——要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感受来自文学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散发着馨香的十月、值得chōng憬的十月优雅地走近了你我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