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

阅读诗歌,完成题。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这首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第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

                                                                              

 

2.阅读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中秋之夜,天色渐晚,暮云像知人事一样早早地散去,露出了十五的圆月。明月当空,月色如水,让人感觉到清寒之气。在这寂廖广阔的宇宙中,明月慢慢地转动着她玉盘一样的身影,仿佛在告诉我们,时间就这样一点点地流逝着。 2.(2)这首诗写法上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兄弟手足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翻译语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描写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一注意不要生硬翻译,二注意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三注意适当想象,四注意顺畅表达。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写法上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意味深长。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及综合实践活动。

1.《小王子》作者是      (国籍)作家       。其中小王子拜访的第五个星球,很奇怪。那地方只够安置                                       

2.图书馆,是学习的天地。大量的藏书,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历程,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成果。通过开展“走进图书馆”的语文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至少写出2点

 

 

3.在“走进图书馆”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你发现本班的宋明同学不爱惜从图书馆借阅的书刊,导致书刊封面破损,书角卷起。你会怎样劝说宋明改正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查看答案

默写。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                         

②念天地之悠悠,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我寄愁心与明月,                          

⑥遥看是君家,                             

⑦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好像日本看护妇。

⑧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用正楷在方格内写出对应的汉字。

在充满希望的九月里,我们读着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在文学的殿堂里cháng徉,明白了青年应该“发展你自己”,“奉献你自己”;líng听了于漪老师的zhūn zhūn教导——要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感受来自文学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散发着馨香的十月、值得chōng憬的十月优雅地走近了你我他。

 

 

 

 

 

 

 

 

 

 

 

 

 

 

 

 

 

查看答案

下面是打乱的三副对联,用学过的对联知识配对正确的一项(     

a东风吹出千山绿   b四面荷花三面柳    c九天日月开新运

d万里笙歌乐太平   e春雨洒来万象新    f一城山色半城湖

A.①ae    ②bf    ③cd   

B.①ab    ②ef    ③cd

C.①ae    ②bc    ③df   

D.①ac    ②bf  ③de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郑人买履》出自《吕氏春秋》,是春秋末期秦国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法家的代表著作,《刻舟求剑》出自《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杂家的重要著作。

B.散文《社戏》通过写作者童年时和伙伴们在农村看社戏的事件,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抒写了“我”对美好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从而表达了“我”对热忱、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

C.《三峡》依照季节按春冬——夏——秋的顺序,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描写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之景,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

D.《济南的冬天》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