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五次周周清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晋人张载在《榷论》中说,政府选拔人才时“碌碌然以取世资”,因此,一些具有卓越才能的人“直将伏死嵚岑(高峻的山峰)之下”!这反映了该时期

A. 皇帝征召把儒士排除在外    B. 察举制未能选出经世之才

C. 庶族及寒门才俊备受压抑    D. 士人壮志难酬而消极出世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题文)《晋书》记载:曹魏咸熙二年(256年),“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沽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由此可知

A. 儒学理念影响九品中正制度

B. 州郡中正官严格举荐人才

C. 中正官以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

D. 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加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秦置尚书于禁中,掌通章奏而已;自汉武帝后,尚书职权逐渐提高,但终两汉之世,尚书还是少府的属吏,其位秩不过千石;到隋唐,尚书省已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了。尚书省的演变历程表明

A. 中枢权力机构的逐渐成熟    B. 皇权相权的矛盾尖锐

C. 古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据此绘制下表。

入仕途径

科举入仕

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

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

门荫入仕

入仕途径不详

人数

540

344

162

92

306

比例

37%

24%

11%

7%

21%

 

 

这说明唐代

A. 文官政治的特色明显

B. 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

C. 选官具有一定开放性

D. 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王谢是南北朝时期的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唐朝刘禹锡曾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唐代

A. 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 君主集权空前强化

C. 世家大族趋于消失

D. 政权基础发生变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从整个科举考试史的角度看,唐代的科举制尚处于早期和探索阶段。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度(  )

A. 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    B.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C. 主要受制于士族门阀    D. 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某一赋税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量出制入;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照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户以户等纳钱,以田亩纳米粟。此改革

A.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适应土地占有状况的变化

C. 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D. 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据唐朝《国史补》记载,盛唐时期邢窑的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反映出盛唐时期

A. 邢窑是当时唯一生产白瓷的官窑    B. 制瓷业已是具有规模的独立生产部门

C. 白瓷制瓷技术已经达到巅峰水平    D. 官窑为了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而生产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唐朝武德四年宣布废止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这种钱制不仅成为有唐一代的定制,而且持续流行了近千年,也被作为后世“钱制”的楷模。“通宝”钱制流行反映出

A. 中国古代货币开始走向规范化

B. 年号铸钱强化了货币经济功能

C. 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增强

D. 标志我国金属铸币制度的成熟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题文)陈寅恪说:“六朝(229~589年)人最重家讳,而‘之“道’等字则在不避之列。”他认为虽不能详知其原因,但与宗教信仰有关。由此可知

A. 六朝人对道教的信仰具有隐秘性

B. 选取与宗教相关的名字成为时尚

C. 儒家伦理思想对士族的影响减弱

D. 儒、道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调和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题文)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多以注疏先秦经文为首务,宗派林立,互诘不休。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正义》以去“异端邪说”,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这一举措

A. 加强文化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B. 导致宋、明儒学家因循守旧

C. 统一经学,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

D. 有利于儒学与其他思想融合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局部。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作为史料,它

A. 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

B. 展现了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

C. 印证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

D. 说明了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名门大姓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特权大为削弱。到宋代,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产,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乡村上的富户“乃从来兼并之家”,称之为富民,这些富民并无官位爵衔,而也只是平民百姓身份的庶民地主。这些富民“招客为佃户”,着佃的客户,即为给地主种田的佃农。富民和佃户构成了此时期的佃耕制。

—据《农业经济史研究》整理

材料二佃耕制下土地地权不断流动,劳动力也随之流动。无地、少地农民在找不到雇主时,就会成为流民或半流民。在唐代以前,豪强们控制土地。失掉土地的农民很快就会沦落到豪强手中成为农奴,而成不了流民。中国的佃耕制由宋代到解放前实行了一千余年之久,流民始终是存在的社会问题。

—据《庄园制与佃耕制不同时期土地改革问题的差异》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佃耕制形成的条件,并分析其形成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前流民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

——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