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

——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示例一 观点: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阐述:唐代取士重诗赋,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推动了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宋代取士重策论经义,对于宋代文化的繁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试卷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作答,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推动了理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示例二 观点: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 阐述: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主要标准,组织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使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综上所述,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 示例三 观点: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 阐述:科举制成为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尤其是明清时期,由于考八股文,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由于知识分子致力于科考,致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不利于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杜会的进步。 【解析】 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合理、明确,必须源于材料;(3分) 史实引用合理、准确;阐述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9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名门大姓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特权大为削弱。到宋代,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产,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乡村上的富户“乃从来兼并之家”,称之为富民,这些富民并无官位爵衔,而也只是平民百姓身份的庶民地主。这些富民“招客为佃户”,着佃的客户,即为给地主种田的佃农。富民和佃户构成了此时期的佃耕制。

—据《农业经济史研究》整理

材料二佃耕制下土地地权不断流动,劳动力也随之流动。无地、少地农民在找不到雇主时,就会成为流民或半流民。在唐代以前,豪强们控制土地。失掉土地的农民很快就会沦落到豪强手中成为农奴,而成不了流民。中国的佃耕制由宋代到解放前实行了一千余年之久,流民始终是存在的社会问题。

—据《庄园制与佃耕制不同时期土地改革问题的差异》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佃耕制形成的条件,并分析其形成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前流民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局部。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作为史料,它

A. 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

B. 展现了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

C. 印证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

D. 说明了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

 

查看答案

(题文)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多以注疏先秦经文为首务,宗派林立,互诘不休。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正义》以去“异端邪说”,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这一举措

A. 加强文化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B. 导致宋、明儒学家因循守旧

C. 统一经学,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

D. 有利于儒学与其他思想融合

 

查看答案

(题文)陈寅恪说:“六朝(229~589年)人最重家讳,而‘之“道’等字则在不避之列。”他认为虽不能详知其原因,但与宗教信仰有关。由此可知

A. 六朝人对道教的信仰具有隐秘性

B. 选取与宗教相关的名字成为时尚

C. 儒家伦理思想对士族的影响减弱

D. 儒、道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调和

 

查看答案

唐朝武德四年宣布废止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这种钱制不仅成为有唐一代的定制,而且持续流行了近千年,也被作为后世“钱制”的楷模。“通宝”钱制流行反映出

A. 中国古代货币开始走向规范化

B. 年号铸钱强化了货币经济功能

C. 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增强

D. 标志我国金属铸币制度的成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