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腾冲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材料反映了(    

A.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三纲五常”原则                       D.天人感应的思想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 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B. 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 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 宰相权力的大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题文)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对三种主张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有利于封建专制统治

B. 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 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 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即使从政治实践看,这种平民化的特色也远甚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能体现材料中政治实践的是(    

A.郡县制的推动                 B.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C.内阁制度的建立               D.科举制的实行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 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据《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永徽五年(654),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王皇后来看望。她走后,武则天掐死公主,嫁祸于王皇后。为上位掐死亲闺女,这个桥段在历史上颇有争议,比如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只记载有小公主的暴卒。下列对材料的表述恰当的是( )

A. “为上位掐死亲闺女体现了宗法观念的逐步淡化

B. “桥段在历史上颇有争议体现对待历史人物的两面性

C. 武则天后宫的争宠上位侧面反映了皇权的强化

D. 历史记载缺乏有力证据,不宜过度依赖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A. 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 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 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D. 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

B. 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C. 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

D. 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陆游《老学庵笔记》写道:吏勋封考,笔头不倒;户度金仓,日夜穷忙;礼祠主膳,不识判砚;兵职驾库,典了袯裤;刑都比门,总是冤魂;工屯虞水,白日见鬼。这主要反映了(  )

A. 六部权力及利益分配的不平衡    B. 六部都有很大的决策权

C. 丞相废除后六部工作的繁忙景象    D. 北宋政治机构设置繁杂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民众生活

B.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 中央集权制度全面走向反动

D. 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西方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平等、法制的社会观念,而古老的中国则衍生出对权力的膜拜和鲜明的等级尊卑秩序。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方式上动与静的差别

B. 经营方式上开放与封闭的差别

C. 经济形态上商品经济与农耕经济的差别

D. 文化观念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别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某喜剧中一个叫德谟斯(Demos/汉译为“民众”,它也是英语Democracy/“民主”的词源)的猴子,被一个狡诈的政客牵着鼻子进行哄骗、愚弄并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结果,该剧受到雅典人的普遍赞扬。由此可知该时期希腊

A. 城邦文化高度发达

B. 民主可能导致暴政

C. 精英反对民主政治

D. 公民直接享有权力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 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

B. 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

C. 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

D. 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该法令说明古罗马

A利用法律调解公民之间的纠纷

B.通过法律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用法律维护市容市貌

D.用法律维护平民的利益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所谓“要式买卖”……是罗马法移转所有权最古老的方式。采用“要式买卖”时,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A. 保护私有财产

B. 注重形式规则

C. 最早的成文法

D. 保护贵族利益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1787年宪法》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

A. 法律至上

B. 分权制衡

C. 责任内阁

D. 虚位君主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社会契约论》                   D.《新民主主义论》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表列举的各强国是按照它们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的,它表明了在世界的工业均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1860
 

1870
 

1900
 

1970
 

大不列颠
 

大不列颠
 

美国
 

美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苏联
 

美国
 

法国
 

大不列颠
 

日本
 

德国
 

德国
 

法国
 

德国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得益于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

B.美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赶超英法

C.日本战后迅速崛起与美国关系密切

D.全球化使二战后美苏两大市场联系逐渐加强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 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 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巴黎公社的诞生与法国当时的政治环境、法兰西国家的民族传统等方面是紧密联系的。”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法国人民热爱民主自由

B. 法国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C. 法国工人对民主制失望

D. 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33年6月,资本主义各国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无果而终。这突出的说明经济大危机(    

A.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空前紧张

B.瓦解了国际金融体系

C.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D.中断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影响右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经济体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十份材料出十份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 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B. 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

C. 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D. 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这一史学观反映出的世界历史的特点是      

A.趋同性           B.全球性          C.多样性         D.整体性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训蒙读物,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材料二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日电”。

“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  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 ……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 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东西方时代特征。

(3)据材料三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不同的历史观对历史研究会有不同的视野或角度,甚至有不同的价值标准,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历史观较多的是以《易经》为准则,提出了“循环论”( 一种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周而复始地经历同样阶段的理论)。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史学研究有时又以《左传》为准则,即提出“复古论”,总以夏商周三代为标准,厚古非今。

材料三: 1898年严复《天演论》的出版,给史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社会进化论不仅形成了新的历史观而且形成了新的世界观。

               ——摘自长江日报专栏刘洪波的《天演论颠覆历史观》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对上述“三观”说明肯定或否定的理由,要求符合历史事实。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统一以后,建立御史府,长官为御史大夫,掌管天下文书和监察。在地方,皇帝派监御史,负责监察郡内官吏。但御史府不是独立的监察机关,它附设在九卿之一的少府衙内。两汉时,中央最高的监察机构——御史台,从原有的行政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与行政系统平行、独立的国家监察机构,并制定了监察法规《监御史九条》和《刺史六条》。唐朝时,监察体制呈现出系统化和完善化的特色,中央形成了一台三院制和谏官制度,在御史台下设台院、察院和殿院,分别掌管对中央官员的监察、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以及维护皇帝威仪和尊严。宋代时监察法规内容开始增多,对文武官员的监察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御史台和谏官系统合二为一,发挥着中央监察职能;地方监察设监司和通判,直属皇帝。元朝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监察法规《宪台格例》。明代废除御史台三院制,变为都察院一院制,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13道监察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清沿明制,设都察院纠察百官,六科给事中为都察院的下属,从制度上改变了过去科道分设的体制,从组织上实现了科道合一;清朝还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监察法典——《钦定台规》,至此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到顶峰时期。

—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中国监察制度变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监察制度变革的影响。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日本经略中国的整个过程中,“文化侵略”作为侵略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与军事侵略、经济侵略相始终的。16世纪末日本军事冒险侵略朝鲜并试图“直捣大明国”失败后,日本民间人士或通过文艺的形式表达侵华意念,或通过学术研究方式为侵华出谋划策,提出系统的侵华理论和方略。近代日本第一位军国主义理论家福泽谕吉则打着“文明”论的幌子。极力为对华战争寻找理论根据。认为日本进攻朝鲜和中国是为了推进“文明”,因此日本发动的“文明”战争是绝对正确和必要的。日本还有一种“怀柔形态”的宣传,如19世纪90年代的樽井藤吉的《大东舍邦论》,强调黄种人与白种人的种族对立,认为亚洲黄种人是“单一种族”,应该建立以日本为盟主的“大东国”,实现中国与日本的统一。到了20世纪初,日本通过学术著作的方式,大肆宜扬“支那必死论”和“西方列强分割论”,认为日本应该“保全”中国或独占中国的遗产。日本在全面军事入侵中国后,明确提出所谓“对支文化工作”要着眼于对中国长期占领与统治。为此,日本派遣“文化工作”特派员来华,对中国上层特别是知识阶层进行利诱和劝降,对下层老百姓,进行以奴化为目的的宣传“安抚”活动和奴化教育。他们凭借武力,扫荡、毁坏或占领中国的新闻宣传机构,扶植和建立自己控制的宣传媒体,通过新闻媒体、情报机构、日语教育、宗教信仰等推动所谓“在支文化事业”。

               ——摘编自王向远《日本对华侵略的特征、方式与危害》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学者文化人在侵华战争中的作用。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陆贽(754—805年),浙江嘉兴人,十八岁登进士第。唐德宗时被召为翰林学士,参与机谋。针对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割据,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都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陆贽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他指出把国家兴衰说成由于天命是荒谬的,治乱由人,不在天命,他还劝诫德宗只要“勤勉不息,足致升平”,充分肯定了人在治理社会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他还反复强调人心的作用,“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他还从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阐明了“居重以驭轻,本大而末小,所以能固”的道理,他认为,唐太宗由于妥善处理了朝廷与地方的关系,内重外轻,“举天下不敌关中”,处于“居重驭轻”的有利地位,因而能够保持安定统一的局面。为了能够合理地发现人才,他提出了“求才贵广,考课贵精”的重要原则。他认为“谏而能从,过而能改”是“帝王之大烈”,皇帝要保持谏路畅通,要善于纳谏,必须克服堵塞谏路的弊端。他认为政府应限制土地兼并,要“量人之力”征收赋税,降低剥削率,“裁减租价,务利贫人”,适当缩小“贫富悬绝”的巨大差距。陆贽认为要想治国,“未尝不文武并兴,农战兼务”,军事上要善择将帅,奖惩分明,注重军粮的贮积、借给和运输。《新唐书》的论赞中说他的思想“可为后世法”,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引用陆贽的议论多达39篇之多。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称“陆贽是唐朝中期卓越的政治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隋唐时期)

(1)根据材料,概括陆贽的思想主张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陆贽的思想主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