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甲骨文中有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并发现迄今为止最早的孔子图像。有人因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

A. 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B. 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

C. 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

D. 所有历史叙述必须有文物印证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严禁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B. 天文知识主要用于发展农业生产

C. 观测天象会动摇儒学独尊地位

D. 造成了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谈到:“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这体现出

A. 地理环境决定了东西方的思想观念

B. 生产方式对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大

C.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

D. 中国农耕经济长期处于落后地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北魏时期地方官任期多为六年,隋朝几经改革定为四年,唐宋时期,州县官严格遵守一年一考课,三年一升迁的考核任期制。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B. 社会稳定官员晋升较快

C. 监察制度不断发展

D.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表所展示的是关于中国造纸术的阐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

出处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和……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蔡伦传》(约

432—455年)

“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

张怀瓘《书断》(约727年)

“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陈櫃《负暄野录》(约1210年)

 

 

A. 造纸术在东汉时期得到极大发展    B. 纸张在西汉已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C. 纸的出现推动中国文明快速发展    D. 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技术源于东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下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这反映了当时

A. 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B. 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

C. 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汇

D. 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从整个科举考试史的角度看,唐代的科举制尚处于早期和探索阶段。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考生的声名、家世、地位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度

A.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B. 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

C. 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D. 主要受制于士族门阀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福建抗倭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 清除倭寇残余势力

B. 开放海禁政策

C. 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D. 采取富民政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据此可知

A. 中国的科学技术依然处于世界前列

B. 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C. 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

D. 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明初晋商借明朝统治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之机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获得商业特权,并通过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这说明晋商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 坚持以义制利

B. 政府重视商业

C. 为封建政府服务

D. 商品经济繁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清朝嘉庆时“如无大典礼或大会议,大学士可终年不至内阁,故必兼一管部,方有趋公之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内阁大学士不关心国家政务

B. 国家政治稳定以致无事可理

C. 清代内阁不是国家正式机构

D. 军机处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张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称:“闽沪津各机器局逼近海口,原因取材外洋就便起见,设有警变,先须重兵守护,实非稳著。嗣后各省筹添制造机器,必须设局于腹地通水之处,海口若有战事,后路自制储备,可源源运济也。”这说明李鸿章

A. 关注到国防工业的安全问题

B. 贯彻自强方针,抵御西方侵略

C. 力主洋务军工企业全部内迁

D. 创办新式海军,关注海洋安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甲午战后至有清之末,清政府多次举借外债,所欠外债如下。据此可知

注:以上各项借款,约占赔款额三分之二。

A. 庚子赔款全都先由西方列强垫付

B. 列强借此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

C. 清政府被迫最终将外债悉数偿还

D. 其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 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B. 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C. 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D. 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列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这主要是指

A.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 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

C. 激进民族主义者宣传民主科学

D. 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题文)新文化运动期间,针对旧有的学术思想,胡适既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主张整理国故,找到可以有机地联系现代化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的基础,再造文明。这反映了

A. 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倒退

B. 胡适思想守旧落后

C. 新旧文化存在互补调和

D. 新文化运动科学理性的一面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强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 工作重心已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B. 开始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

C. 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入

D. 把组织农民斗争作为主要任务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在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即: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行。在东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士兵歌》《千万别上鬼子当》等十余首作品。这些作品

A. 宣传统一战线政策分化瓦解敌人

B. 保障抗日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

C. 从根本上扭转了东北抗战的形势

D. 最终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35年经济学家马寅初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可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但到1940年,马寅初又说:“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C.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D.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中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

A. 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

B. 基层民主基本建立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

D. 中央允许地方自治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A. 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 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 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 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

A. 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

B. “一国两制”政策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C. 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失败

D. “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阿里斯托芬在喜剧《公民大会妇女》中虚构了一个故事:雅典的妇女们偷偷穿上了丈夫的服装,戴上假胡须,女扮男装出席公民大会,投票通过法律夺取了政权,把男性从城邦中驱逐出去。这主要反映了雅典当时

A. 民主政治促进了戏剧艺术繁荣

B. 民主氛围浓厚公民意志自由

C. 男女地位不平等妇女无权参政

D. 直接民主政治下的权力滥用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著名学者陈恒认为:不同于希腊人的是,罗马人可以把公民权逐步地给予其他拉丁城市,给予整个意大利,以至于整个帝国,但希腊人做不到这点。希腊人在城邦管理上是“排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雅典民主易于导致集体暴政

B. 雅典民主制存在固有的弊端

C. 古罗马更注重维护公民权益

D. 古罗马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782年秋,英国福克斯-诺斯联合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 议会随时需要得到国王信任

B. 反对派议员可直接要求内阁垮台

C. 责任内阁制获得进一步发展

D. 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力量增强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既希望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这表明代表们希望

A. 建立有效的和有限的政府

B. 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

C. 建立分权制衡的地方政府

D.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现代世界史》中讲道:“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新成立的国家是保守主义的产物。”下列最能体现出德国保守主义的是

A. 由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B. 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C. 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D. 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下面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两幅漫画,比较两图能够得出的认识是

A. 可以多角度反映马歇尔计划的历史影响

B. 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C. 马歇尔计划出台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D. 出于各自宣传目的,不具有史料价值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

A. 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

B. 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

C. 在对抗中相互妥协与克制

D. 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1991年4月日本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又提出“争取在五年内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的主要目的是

A. 主导日美同盟

B. 大力宣传军国主义

C. 开拓海外市场

D.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期间,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所经之地,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来往的要求。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体制格局。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摘编自《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时期外交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 的原因。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而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4年4月,清廷急召刘铭传进京,授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赴台抗法。刘铭传领导了10个月抗法保台战斗,取得最后胜利。

1885年10月,台湾建省,刘铭传任台湾巡抚。他上任后大力开展经济建设。修筑公路、铁路,方便了陆上交通。设立“轮船招商局”,疏浚了安平等港,方便了海上交通。先后设立电报局、邮政局,方便台湾内部及其与大陆的联系。

为了开发台湾资源,他设立煤务局,整顿基隆旧矿,购买新式机器开采,并拟筹资另开新的矿井。蔗糖和茶叶是台湾大宗出口商品,过去一向为英商垄断,刘铭传积极组织本国商社与之对抗,夺取中国应有的商贸权利。

1890年10月,刘铭传草签协议,将基隆煤矿交中国商人承办,议定“由商经营、官不过问”。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日本。刘铭传悲愤至极,身心交病,卧床不起,于1896年1月12 日病逝。

——据《台湾巡抚刘铭传》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开发建设台湾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开发建设台湾的历史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