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三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西周时期,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B. 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C. 构建家国一体的政局    D. 强化尊祖敬宗观念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据考证,西周至春秋早期,一些相距甚远的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

A. 手工业实现了器物标准化生产

B. 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

C. 宗法制确保同族文化的延承性

D. 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人对汉代李广将军封王的认识,

记述

出自

“惜乎,子不遇时! 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汉文帝

“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王朔

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而广每至败衄废罪,无尺、

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由其治军不用纪律。

何去非

广不能忘一尉之小憾,乃知功名不成,非特杀降也,亦浅中少大度耳,其不侯故宜。”

董份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李广遇不逢时    B. 李广心胸狭窄

C. 李广未被封侯    D. 李广没有军功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元朝在行省辖区和疆界范围上有很明确的划分,尤其是江浙行省所辖的“四至八到”,史书记载最为明晰,即东至大海,西至鄱阳湖与江西行省南康路接界,北至扬子江与河南行省扬州路接界,南与江西行省潮州路接界,东南到漳州路海岸接界,西南与江西行省建昌路接界,东北到松江府海岸,西北与河南行省安庆路接界。从材料可以得出元朝设行省主要目的

A. 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中央财政需要

B. 打破地理界限加强中央军亊控制

C. 有利于地方官员在行省内的管理

D. 防止武将专权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明代官员海瑞充任地方官时,自述对案件的斟酌标准是:“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教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这体现了明朝时

A. 宗法制的影响还在    B. 海瑞秉公执法,不愧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C. 没有完善的司法制度    D. 保持了统治阶级权力的稳定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

A.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

B.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C.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D.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

A.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 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二、null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

A. 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

B. 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 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

D. 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无论是晋代谢氏的家训,还是明清时《朱子格言》处世治家的劝诫,亦或是曾国藩的“八本”“八字”的训导,都不外乎如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这表明“家训”的主旨是

A. 强化血缘纽带,维护宗族特权

B. 规范家族行为,追求政治平等

C. 凝聚家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D. 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清末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表明

A.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B.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较之前的小说,《西游记》更以人物为情节的中心。这一宗教题材的小说在形象构成的方式上给人以荒诞无稽的感觉,而实际上它却带有一个鲜明的倾向。这一倾向是

A. 怪诞化

B. 脸谱化

C. 世俗化

D. 功利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据史料记载,18399月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人,中国水师29艘战舰几近全毁。而林则徐报告皇帝收军之后,获夷帽二十一……项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这种现象反映出

A. 中国人的封闭愚昧    B. 战争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C. 对英作战指挥失误    D. 中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

A. 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 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 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 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该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 “民国荣光,锦乡河山普照

B. “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 “共赴国难

D. “将革命进行到底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表为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地区居民生活统计表(单位:人)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39年

473

0

77

396

 

 

A. 近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衰退

B. 政局动荡不安加剧人口外流

C. 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政府主动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图是1926—193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图(单位:百分比;工业有纤维、食品等;重工业有机器、金属等)由该图可以看出:

A. 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B. 外国加强了对华资本输出

C. 民族工业发展受挫

D. 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伶人杨月楼与广东富家女阿宝私定婚姻,但是女方家族恃强凌弱,利用与上海县令的同乡之谊拆散这段婚姻,并以拐骗良家女的罪名将杨月楼定罪。《申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县令作为抨击的对象。批评县令动用酷刑强迫杨月楼认罪。这主要说明《申报》:

A. 以新闻为本位的自觉意识

B. 不屈服于权贵的革命精神

C. 把为民请命作为办报宗旨

D. 即时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维新思想家严复说:“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台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严复此言旨在:

A. 比较中西文化的不同

B. 解释中衰西盛的原因

C. 揭示中国文化的特征

D. 为变法寻求理论依据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上述两则评论都旨在强调:

A. 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B. 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C. 历史趋势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D. 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下面是1980~200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单位;亿美元)。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中国:

年份

农业产品

燃料和矿产品

工业制成品

出口

进口

差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1980

43.80

64.80

-21.00

49.60

10.30

39.30

87.10

122.00

-34.90

1985

62.40

44.90

17.50

77.80

24.20

53.60

99.40

331.50

-232.10

1990

100.60

78.50

22.10

65.60

28.20

37.40

446.10

423.90

19.20

1995

150.00

161.00

-11.00

84.10

109.90

-25.80

1250.10

1041.40

208.70

2000

163.80

195.40

-31.60

124.30

339.40

-215.10

2198.60

1698.80

499.80

2005

287.10

451.90

-164.80

312.70

1196.10

-883.40

7003.40

4931.40

2072.00

2009

408.80

766.20

-357.40

343.30

2504.60

-2161.30

11247.10

6751.70

4495.40

 

 

A. 经济规模接近西方水平

B. 农业增长速度缓慢

C. 农矿产品竞争力较强

D. 工业化水平提升较快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关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伯里克利在一个演讲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国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亚里士多德也说,雅典平民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平民群众必须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对他们两人的话理解正确的是古希腊:

A. 每个人都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

B. 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C. 全体公民直接管理国家

D. 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有人将《十二铜表法》条文归纳为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三是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这一归纳旨在说明《十二铜表法》:

A. 体现了以民主为核心的法治观

B. 维护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

C. 蕴含了人人平等的近代民主观

D. 协调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尽管1832年改革是相当保守的,但这次改革毕竟是向着贵族寡头借以垄断国家政治大权的堡垒——旧的议会选举制度打响了第一炮。”这是因为改革:

A. 改变了贵族把持英国政治的局面

B. 防止了英国走向垄断帝国

C. 使议会重回国家政治的权力中心

D. 使议会席位分配趋于合理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在《远方来信》中指出,临时政府不可能给人民和平、面包和自由,目前俄国处于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工人阶级团结农民,团结各国无产阶级,准备在革命的第二阶段取得胜利。这表明列宁的观点是:

A. 社会主义革命将满足俄国人民意愿

B. 俄国的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

C.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必然产物

D. 列宁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下列与材料中所指的“它”最相关的是

A. 早期殖民扩张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37年2月,罗斯福提出司法改革法案。这个法案虽未通过,但罗斯福通过其他办法使最高法院的人员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以后,最高法院采取“司法克制”,再未推翻任何一项“新政”立法。这反映了新政:

A. 打破了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

B. 加强了美国总统的权力

C. 使最高法院的权力名存实亡

D. 改变了美国的政治体制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下表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0

7.0%

38.0%

55.0%

1980

2.5%

33.4%

64.1%

2006

1.0%

20.0%

79.0%

 

下表反映出

A. 美国产业结构的不均衡    B. 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 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    D. 新科技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选民大会上发表演讲,强调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有优越性;资本主义存在就等于战争,资本体系包藏着总危机和军事冲突,战争不可避免,苏联人民要应对战争准备。这次讲话在欧美国家引发强烈震荡。斯大林的讲话:

A. 是对英美冷战政策的反击

B. 不利于战后国际关系的缓和

C. 为组建华约集团制造舆论

D.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破裂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指出:“所有节日都应当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它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的时间。”这说明:

A. 教会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生产

B. 教会颁布的宗教戒律业已成为市民们精神上的沉重负担

C. 教会干扰了人们正常生活

D. 教会不应干涉世俗社会的事务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975~1989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先后签订4个“洛美协定”,主要内容有向非加太地区国家提供财政援助,确定双方之间的平等伙伴和相互依存关系,放宽对非加太地区国家产品进入欧共体市场的限制等。协定的签订表明:

A.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依存度的加强

B. 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 非加太国家经济区域集团化成效显著

D. 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收效明显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许多知识分子将它视为对启蒙运动的反弹,……甚至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它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风格吻合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安娜·卡列尼娜》

D. 《等待戈多》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尔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在德意志帝国建立前,德意志境内存在许多邦国,各邦都制定了各自的宪法,这些宪法虽然或多或少具有近代宪法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封建贵族为维护其统治的产物,均为“王室的作品”……德意志是普鲁士通过“白色革命”的特殊方式完成国家统一的。一边是具有自主革新传统的容克地主开始执掌现代化进程的领导权,另一边是不断壮大的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虽然渴望统一和自由,但害怕无产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妥协……俾斯麦表示:“重视对王朝的感情,把王朝的不可或缺当做联系手段,并以王朝的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一定部分,是帝国德意志人的特征……”

——摘編自《从皇帝到礼仪元首——从德国国家元首地位的嬗变看德国政治》

材料二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开始仿照宋朝的制度,实行殿阁大学士制,从翰林院等机构中挑选文臣充任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协助皇帝批阅奏章,随侍左右,以咨顾问。后来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逐渐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出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清朝初年沿用明朝的内阁制度,内阁表面上是最高行政机构,却并无多大实权。有关军国大事的决策权,由凌驾于内阁之上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操纵。内阁不过是执行议政王大臣决议的办事机构而已。

材料三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具有浓厚君主制色彩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德内阁的异同。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德两国的政治对各自社会发展的影响。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经济与外交发展状况简表

 

时间

经济状况

外交状况

20世纪50年代

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推行。

国家财经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

八大二次会议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中苏关系恶化。

这一时期越南、法国、印度等与中国建交,建交国家有23个。

20世纪60年代

开始提出“八字方针”。

经济经历困难后逐渐恢复。

文革动乱波及经济领域。

中苏关系恶化。

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这一时期古巴、法国等与中国建交,建交国家有16个。

20世纪70年代

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工作时期,经济好转。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进步。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建交。这一时期西方与中国建交国家达62个。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经济与外交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经济与外交关联,信息提取可以从表中一个时期状况论证,也可以结合几个时期综合论证,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传统社会,婚姻以“事宗庙、继后世”为目的。其仪式,通行六礼。宋以后虽有简化,基本上仍遵循凭媒定娶、尊长主婚、写立婚书或收受聘财之习俗。民间婚姻习俗乃百姓私事,只要不因纠纷告上衙门,多与官府无涉。清末新政时期,四川等省份出于改变婚姻陋习,增加新政经费诸考虑,下令废止民间自拟庚帖,改为购买官方统一印制的婚书。四川省拟定大量白话文告示,广为宣传的同时,赶印了5万份婚书,要求各地三个月内售清。这次改革是政府试图以法律形式规范民间婚姻的尝试,由于民间婚俗根深蒂固,官制婚书费用较高等原因,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吴佩林《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之推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推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推行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