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无论是晋代谢氏的家训,还是明清时《朱子格言》处世治家的劝诫,亦或是曾国藩的“八本...

无论是晋代谢氏的家训,还是明清时《朱子格言》处世治家的劝诫,亦或是曾国藩的“八本”“八字”的训导,都不外乎如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这表明“家训”的主旨是

A. 强化血缘纽带,维护宗族特权

B. 规范家族行为,追求政治平等

C. 凝聚家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D. 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

 

D 【解析】由“都不外乎如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可以概括出家训主要是围绕着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中“政治平等”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是家训的目的或是影响,不是家训的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

A. 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

B. 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 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

D. 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

 

查看答案

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

A.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 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查看答案

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

A.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

B.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C.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D.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查看答案

明代官员海瑞充任地方官时,自述对案件的斟酌标准是:“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教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这体现了明朝时

A. 宗法制的影响还在    B. 海瑞秉公执法,不愧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C. 没有完善的司法制度    D. 保持了统治阶级权力的稳定

 

查看答案

元朝在行省辖区和疆界范围上有很明确的划分,尤其是江浙行省所辖的“四至八到”,史书记载最为明晰,即东至大海,西至鄱阳湖与江西行省南康路接界,北至扬子江与河南行省扬州路接界,南与江西行省潮州路接界,东南到漳州路海岸接界,西南与江西行省建昌路接界,东北到松江府海岸,西北与河南行省安庆路接界。从材料可以得出元朝设行省主要目的

A. 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中央财政需要

B. 打破地理界限加强中央军亊控制

C. 有利于地方官员在行省内的管理

D. 防止武将专权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