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高二2018春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3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西汉内、外朝制度    B. 元朝行省制度    C.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D. 隋唐科举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陈苏镇在《汉代政治与〈春秋〉学》说:“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材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是基于

A. 秦与中原地区文化的差异

B. 吸取秦朝灭亡的原因

C. 为了打败项羽的需要

D. 刘邦的中庸思想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下图变化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B.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 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    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千秋兴亡——秦统一2 236年祭(前221~2015)》:“秦始皇从千秋万代着眼,比较彻底地消除了旧宗制的影响,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开创了延续至今2236年的中华帝国基业。”对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B. 肯定了秦国改革对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消除旧宗制”的具体内涵

D. “中华帝国”意指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清代,“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责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渎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这主要表明科举制(  )

A. 有利于培养社会读书风气    B. 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C. 把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手中    D.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据《汉书》记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A. 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 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C. 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 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弗朗西斯·福山曾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 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 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 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古代人与夏天的斗争》:“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2015年的3 781年间,中原地区每3年5个月就有一次较大水灾,每3年4个月就有一次严重旱灾。”这些自然气候现象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A. 水排成为汉代抗旱利器    B. 灌溉工具创新不断

C. 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    D. 重视农耕经验、技术的总结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说:“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①盐铁官营制度 ②早市夜市出现 ③商人群体形成  ④重农抑商政策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A. 官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79年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罗布泊地区发掘清理了一批古墓,出土了锦、绢、刺绣、铜镜、漆器、圆形方孔五铢钱,还有木简、纸质文书等珍贵遗物,以及具有中亚、西亚风格的玻璃制品和织造工艺精美的毛织品。这批古墓埋葬的朝代最早应为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宋朝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南宋临安)御街中段的酒楼茶坊之间,“有珠子市、花市、方梳市、销金行、冠子行、鲞团等”。最引人注目的是五间楼至官巷口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它是南宋新设立的交易所……所谓“盐钞引”是政府发给商人的证券,是运销盐茶之类管制商品的凭证。这段材料表明当时的临安(  )

A. 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 草市贸易出现繁荣景象

C.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 商品市场具有专业化特点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从这段材料中研究者能提取的信息是(  )

A. 万历年间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 大量使用机器致使工人失业,激起民变

C. 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良善百姓    D. 苏州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雇工处境艰难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清政府在1684年统一台湾后发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材料说明

A. 清代闭关锁国的传统观点没有依据

B. 外贸政策调整与清朝政局变化密切相关

C. 清朝解除海禁,但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  )

A. 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B.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C. 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D. 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从社会关系的视角看:《西游记》体现了“天上有人”,《三国演义》体现了“朝中有人”,《水浒传》体现了“道上有人”,这种艺术展现从本质上说明了

A.封建制度的衰落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D.重视个人主观能动性展示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的剧烈变动

B.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 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二、null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南宋《梦梁录》中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材料中“一舟人命所系”的物件直接引发了

A. 地理大发现

B. 文化发展进程加速

C. 欧洲的社会转型

D. 欧洲的工业革命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 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 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汉书·地理志下》载:“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这说明(  )

A.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

D.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

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

B.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

C.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 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

B.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C. 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D.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杂剧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 文化政策适应官方的治国理念

C.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 市民文化冲击了封建统治基础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面对1718世纪的中国思想界,余英时认为:儒家思想关于个人的社会存在的问题,似乎正在酝酿着一种具有近代性格的答案。一个儒家的人权观点已徘徊在突破的边缘上,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这实际是指当时中国出现(  )

A. 民主共和思想    B. 经世致用思想

C. 唯物辩证思想    D. 离经叛道思想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

A. 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 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C.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 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

⑤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A. 《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 《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C. 《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 《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留美学者黄仁宇,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沿岸……黄河的淤沙含量令人叹为观止……在帝制时代以前,各自修建的治水工程经常是彼此分开的封建国家之间发生纷争的原因,直到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出现,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在中国,降雨的季节性很强……导致中国频发水旱灾害……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数个世纪里……农民因饥饿和食品短缺而参加战争。大自然还给中国设置另一个难题,即北方边疆的安全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也与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相关。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出现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原因?

材料二  况且提到这一段史实,尚要顾虑到一种历史名词的问题。我们无法忽略赵宋王朝期间,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说法。这些名目由少数日本学者发起,渐有西方即中国历史家效尤。

——黄仁《中国大历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我们再问: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其答复则是“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中国是大陆型国家,重农抑商已久,是传统政策,重生产而不重分配。不仅整个领域自给自足,而且各府县也要遍种桑稻。加以中央集权,长期实行科举取士,使中国这个国家与社会表现出它独特的性格,所有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也要根据这个高层机构之需要而调整。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在笛卡尔眼里,世界的本质是理性的,自然的本质也是理性的,而理性的特质,可以通过数学的类比加以理解。人作为万物之灵,其本质也是理性。理性乃自然之光,是人人都具有的天赋能力。正因为如此,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能够单纯凭借“我”而为知识提供确定性的最后根据,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上帝,认识自然,把握自然的规律。个人理性的权威几乎达到至高无上的地步。理性是独立自主的,个人有权利自由地运用理性,而不依靠任何外在的权威,不服从任何外在命令,只服从理性本身。

——尚新建《启蒙与人性》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凸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开放互融的发展态势。并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理学和理性思想在对待人性的态度上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产生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