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

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 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

B.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C. 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D.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A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尊君”和“民本”“根本因素”,联系已学知识分析可知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一定的社会意识,而“尊君”和“民本”这样的社会意识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作为古代中国经济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其分散性决定必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须“尊君”;而自然经济又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故又须注重“民本”,故选A。B和C均不是根本原因;D与史实相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

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

B.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

C.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

 

查看答案

《汉书·地理志下》载:“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这说明(  )

A.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

D.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 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 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查看答案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查看答案

南宋《梦梁录》中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材料中“一舟人命所系”的物件直接引发了

A. 地理大发现

B. 文化发展进程加速

C. 欧洲的社会转型

D. 欧洲的工业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