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面对17、18世纪的中国思想界,余英时认为:“儒家思想关于个人的社会存在的问题,...

面对1718世纪的中国思想界,余英时认为:儒家思想关于个人的社会存在的问题,似乎正在酝酿着一种具有近代性格的答案。一个儒家的人权观点已徘徊在突破的边缘上,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这实际是指当时中国出现(  )

A. 民主共和思想    B. 经世致用思想

C. 唯物辩证思想    D. 离经叛道思想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认识,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A项应为鸦片战争后由西方传入,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7、18世纪”,故排除;C项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认识,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儒家思想关于个人的社会存在的问题”、“儒家的人权观点”,故排除;D项应为16世纪中后期进步思想家李贽的观点,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7、18世纪”,故排除;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即“儒家思想关于个人的社会存在的问题......儒家的人权观点......呼之欲出”,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杂剧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 文化政策适应官方的治国理念

C.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 市民文化冲击了封建统治基础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 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

B.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C. 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D.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查看答案

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

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

B.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

C.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

 

查看答案

《汉书·地理志下》载:“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这说明(  )

A.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

D.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 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 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