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汉书》记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

据《汉书》记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A. 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 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C. 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 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即可概括出作者认为建立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故B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查看答案

在清代,“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责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渎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这主要表明科举制(  )

A. 有利于培养社会读书风气    B. 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C. 把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手中    D.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查看答案

《千秋兴亡——秦统一2 236年祭(前221~2015)》:“秦始皇从千秋万代着眼,比较彻底地消除了旧宗制的影响,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开创了延续至今2236年的中华帝国基业。”对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B. 肯定了秦国改革对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消除旧宗制”的具体内涵

D. “中华帝国”意指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查看答案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下图变化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B.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 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    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查看答案

陈苏镇在《汉代政治与〈春秋〉学》说:“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材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是基于

A. 秦与中原地区文化的差异

B. 吸取秦朝灭亡的原因

C. 为了打败项羽的需要

D. 刘邦的中庸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