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2018届高三4月考前模拟联合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西周幽王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及其子伯服,申后之父申侯遂联合缯侯和大戎各部举兵,杀了周幽王,立宜臼为周平王。虢公輪联合戎狄,拥立宜臼之弟姬伯服,是为周携王,与周平王相互对抗。后晋文侯帮助周平王攻杀周携王,但因周平王负有弑君杀父的恶名而不得诸侯朝见。这些事件表明

A. 王位继承兄弟相传

B. 社会政治思想解放

C. 周代王权逐渐衰微

D.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A. 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B.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

D. 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通过研究经典“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发掘经典中所蕴含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反映出宋儒

A. 否定传统经学

B. 重申儒家义利观

C. 批判周孔之道

D. 强调主体意识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表为清朝前期对明末东林党评价的不同观点。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观点

出处

不有东林,乾坤崩塌久矣!东林岂亡明者?攻东林者亡之也

汪有典《史外》

(东林)以道学之名号召天下。凡生长其地、官游其地者,或实意仰高,或葛藤相绊而靡然从之,门户之名立矣。遥制朝绅,迫挟台辅,夷跖唯其所造。复有一二奸雄彼此借资,门户之威炽矣

许重熙《宪章外史续编》

虽(东林)宪成等主持清议本无贻祸天下之心,而既已聚徒,则党类众而流品混,既已讲学,则议论多而是非生。其始不过一念之好名,其究也流弊所极送祸延宗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A. 明末政治腐败党争剧烈

B. 内阁制度导致阉党乱政

C. 清初启蒙思想初步发展

D. 宋明理学被统治者认可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这反映出

A. 封建礼教受到强烈的批判

B. 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的终结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民主共和政体不断完善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26年3月,广东某报纸报道:“各县之商民协会组织正式成立者,已有十余处,昨商民运动委员会开第五次常会,讨论筹备广东省商民协会,议决由中央党部商民部、省党部商民部、广州市党部商民部及广州商民协会,各派二人为省商民协会筹备员。”上述报道的现象

A. 以工农运动的发展为基础

B. 有利于国民党主张的宣传

C. 是国共合作北伐的典型体现

D. 说明国民党组织在全国扩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在教育事业发展中,从大区到省、地、县都要建立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在15年左右时间内普及高等教育。这一指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一五”计划的需要

B. 科技基础薄弱

C. 工业成就巨大

D. “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2014年中国和世界及其他部分国家顶峰时人均钢产量(单位:千克)。由此可推知,此时中国

A. 计划经济凸显其优越性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C. 工业化取得了较大成就

D. 市场经济政策开始确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公元前122年,古罗马保民官盖乌斯试图通过授予意大利人罗马公民权的法案,但罗马元老院否决了此法案,后盖乌斯遇害。公元前91年,意大利人发动反罗马战争,次年罗马元老院通过法案授予意大利人以罗马公民权。由此可知

A. 罗马法保护罗马公民的合法权利

B. 被征服者的斗争促使罗马法完善

C. 罗马统治阶级积极完善法律条文

D. 罗马境内公民与非公民已无区别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由于国家必须实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决定的。在城市和农村,在上层和下层正日益尖锐的矛盾就是这种要求的反应。”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B. 十月革命完成了国家富强任务

C. 十月革命是俄国近代化的要求

D. 反沙皇专制是十月革命的目的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面是不同时期德、英.法、美等国获得诺贝尔奖数量变化表(单位:次),由此可知

A. 现代西方物理学有显著进步

B. 全球化的受益国是发达国家

C. 信息技术加快了科学的发展

D. 20世纪世界科学发展不平衡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02年诞生的欧元是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货币改革最为重大的成果,截至2012年德国等24个国家仍允许本土货币与欧元共同流通,包括法国在内共有9个国家取消本土货币而统流通欧元。这体现出

A. 欧洲--体化取得突出成就

B. 西欧各国有相似文化传统

C. 联合的欧洲实力大大加强

D. 西欧联合从经济走向政治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蒸汽机=水排十风箱。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风箱”是我国宋代发明,尔后传到西方,18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1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

——薛依群《谁让我们与蒸汽机擦肩而过》

材料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蒸汽机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就很难在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对于那些资本规模较小的工厂主而言,在他们积累足够资本之前只能推迟或者引进很少的蒸汽机。正如钱乘旦教授所说:“每当蒸汽机发生严重故障,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这样自然会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购买蒸汽机,这种局面要等到机工成长起来及机械学成为完整科学,机器工业成为新一代工业部门才能转变,而这就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总之,19世纪30年代前的很长时间内,作为新鲜事物的瓦特蒸汽机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卢德运动中的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

——摘编自高宁波《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推广使用缓慢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的相同影响。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深刻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出现的经济形式,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其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增强。总之,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曹童心《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拨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中国中古时代是一个家族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家族政治、家族经济与家族文化的特征。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普遍设置乃至成为一种制度。侨流人口的迁徒与定居新地,基本上保持着乡族集团的形式,这就使得安辑侨流采取设立郡县的方法比较简便可行。而就乡族集团置州郡县,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

东晋南朝失去了重要的地理上的正统依据。夫所谓租宗疆土,尺寸不敢与人,既境地止画方隅,又讳言削弱。则侨置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好办法;又东晋南朝例不侨置十六国北朝新立的州郡县,借以表明对其政权的否定。东晋以来,豫,并、兖诸州及江淮间流人南渡江,侨寓在这一帶,因置侨州郡县,皖南傍江经济文化因之迅速发展。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在地方行政与户籍制度上,“侨置制度尤为紊乱之源”。

——摘编自《东晋南朝侨州郡县对当时政区之影响述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晋南朝设侨州郡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4年至1929年是欧洲和平与和解的时期之一。1924年,《道威斯计划》一项有关赔款支付的协商是这一稳定过程的第一阶段。《凡尔赛和约》要求德国人承担战争责任,要求德国人答应赔偿战争所造成的损失。在凡尔赛,对赔款支付的数额和时间表没有达成协议。在以后几年中,这一问题不仅是协约国与德国之间,而且是各协约国之间长期不和的根源。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三个主要协约国不和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之间问题导致的结果。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大革命时期,任弼时曾连任两届团中央总书记,在担任党中央领导后,又长期分管青年工作,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任弼时高度重视加强各级党团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和团员干部。(青年)团的三大后,任弼时把“深入群众”作为团组织的行动口号,提出青年团是“行动的群众组织,并不是一种学院式的研究团体”,广大团员要“在行动的奋斗过程中,方可得到真正有益的经验”,要求团员干部积极投身实际斗争。任弼时还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不放弃或放松自己对于青年运动的领导职责”。“青年团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如果不研究青年的特点,不采用适合青年的工作方法,就不会有发展。就没有前途”,“要在各种工作中研究领导教育青年的方法”,等等。

——摘编自汤涛《任弼时与民主革命时期团的教育训练工作》

(1)根据材料,概括任弼时关于团的教育训练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任弼时关于团的教育训练思想主张的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