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A. 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B.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

D. 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变造”制度是指将庸调本来应收的实物转换成白银等轻货,从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白银的货币地位,而是强调“变造”制度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材料反映政府推行“变造”制度,方便缴纳赋税,没有涉及提高政府赋税标准,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国家财政困难,而是强调唐政府推行“变造”制度,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幽王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及其子伯服,申后之父申侯遂联合缯侯和大戎各部举兵,杀了周幽王,立宜臼为周平王。虢公輪联合戎狄,拥立宜臼之弟姬伯服,是为周携王,与周平王相互对抗。后晋文侯帮助周平王攻杀周携王,但因周平王负有弑君杀父的恶名而不得诸侯朝见。这些事件表明

A. 王位继承兄弟相传

B. 社会政治思想解放

C. 周代王权逐渐衰微

D.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含义是什么?

(2)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显著不同?这种变化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四《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况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应用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方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A. 环球航行的探索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殖民扩张的开始

D. 资产阶级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