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四《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况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

 

(1)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特点: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作用: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3)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鲁国实行初税亩率先承认了土地私有;战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可以看出描述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其主要的特点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主要包括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脆弱性、封闭性、落后性等等。 第(2)问,第一问地位,从材料中“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可以看出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第二问作用,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第(3)问过程,“初税亩……初者,始也”“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前者从事实上确立土地私有,后者正式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源是要从生产力的发展,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末,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应用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方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A. 环球航行的探索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殖民扩张的开始

D. 资产阶级的形成

 

查看答案

央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提到:“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以下对英国“傲视全球”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 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 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 通过殖民扩张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查看答案

人类历史上有两个重要而关键的事件:首先是农业革命,它让人类从狩猎时代过渡到耕种时代,并且定居下来建造家庭、学校,发展了文明;其次是工业革命,它使成千上万的人离开家庭和农场,进入城市和工厂。其中第二场革命的最深刻影响是

A. 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B. 解放了妇女,欧洲家庭职能发生重要变化

C. 削弱了宗教的权威,个人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D. 以时间和金钱为标志的文化逐渐发展,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查看答案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至19世纪中期,一系列工具机(机械制造装置,通常用于精密切削金属以生产其他机器)不仅被发明应用,而且能进行配套生产。这表明

A.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展开

B.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展开

C. 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 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查看答案

下图为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