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邵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史记》《汉书》凡提及汉朝制度,不管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学术,必首标汉承秦制,如“汉因循秦制而未改”,“汉承秦制”,“汉初因秦法”,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说明秦汉时期

A. 社会演进趋势相同

B. 政府注重强化思想控制

C. 官方意识形态一致

D. 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发展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面为元代《太和正音簿》中元杂剧的分类。这说明元杂剧

A. 情节曲折离奇

B. 题材十分广泛

C. 内容较为生动

D. 反映底层生活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题文)(2018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经济”一词在中国古代的原意是“经邦(或国)齐世”或“经世济民”。如《晋书•纪贍传》有“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诗人杜甫的《上水遣怀》有“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等。我国古代对“经济”一词的理解

A. 反映了宽松的参政氛围

B. 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理念

C. 印证了小农经济的落后

D. 衬托了士人的入世情怀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表为清朝前期对明末东林党评价的不同观点。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观点

出处

不有东林,乾坤崩塌久矣!东林岂亡明者?攻东林者亡之也

汪有典《更外》

(东林)以道学之名号召天下。凡生长其地、宦游其地者,或实意仰高,或葛藤相绊而靡然从之,门户之名立矣。遥制朝绅,迫扶台辅,夷跖唯其所造。复有一二奸雄彼此借资,门户之威炽矣

许重熙《宪章外史续编》

虽(东林)完成等主持清议本无贻祸天下之心,而既已聚徒,则党类众而流品混,既已讲学,则议论多而是非生。其始不过一念之好名,其究也流弊所极逆祸延宗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A. 清初启蒙思想初步发展

B. 内阁制度导致阉党乱政

C. 宋明理学被统治者认可

D. 明末政治腐败党争剧烈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下面为19世纪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单位:户)。下列各项与该乡居民迁居谋生状况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时期

迁出总数

迁至他乡务农

迁至城镇从事工商

出国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A. 社会长期动乱不宁

B. 阶级斗争变化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传统文化没落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27年3月,毛泽东说:“从前乡里人怕城里人,现在城里人怕乡里人。尤其是县政府豢养的警察、警备队、差役这班恶狗,他们怕下乡,下乡也不敢再敲诈。”这说明毛泽东认为

A. 分清敌友是首要问题

B. 必须发动农民参与革命

C. 革命就是打倒资本家

D. 反对国民党是革命目标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41年,在国民政府第二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张澜、罗隆基等人代表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遭到拒绝后,民盟领导人没有再出席会议,以示抗议。这表明民盟

A. 主张联合共产党制约国民党

B. 反对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

C. 努力进行民主政治监督实践

D. 没有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1953年,《人民日报》发文说:“河北省合作总社应当认真克服片面营利观点,公开肥料成本,重新确定合理利润,不要使下级社在经营中发生亏累现象,以便迅速调整肥料价格,克服社价和市价脱节现象。”该文章

A. 意在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

B. 标志着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C. 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经济进程

D. 反映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年--公元前354年)借一位公民之口批评了公民大会: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既不要听信我,也别听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这反映出当时

A. 公民大会已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

B. 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

C. 公民大会受广大公民监督和质询

D. 雅典公民崇尚理性知识蔚然成风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下图反映了1790--1860年美国大陆人口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美国

A. 工业产品的市场日益广阔

B. 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 工业化具备了充足劳动力

D. 对外移民的增长速度在加快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口述史是20世纪40年代首先在西方出现的历史研究方式,它是个人和社会对事件的表述的是特定场景下的时空,表述的是被采访人的亲身经历。在美国,而且在英、法、德国出现了大量口述史研究机构,出现了大批口述史研究成果。中国谚语说的“路上行人口似碑”,也证实说口耳相传的作用与碑文记载具有同样的价值。这说明

A. 路上行人的语言是真实的历史

B. 口述历史资料可用于历史研究

C. 只有口述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D. 历史是语言和心理状态的反映

 

二、null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据世贸组织2001年度报告,1900--2000,世界货物出口量年均增长6.8%,同期世界GNP(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2.3%。这表明

A. 发达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利益    B. 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

C. 经济全球化无益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D. 中国融入世界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

 

三、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个人对人文关系有一种依附性,这种依附性主要是传统社会以来形成的血缘关系,农业社会容易形成大一统、家天下的文化。在家族或宗族里面才突显你的价值,离开了这个家族,你就什么都不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历来就强调等级制度,强调尊卑关系,由于人是一种依附的东西,于是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这种制度怎样才能体现出人的这种依附性。而西方(古希腊)的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都与城邦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在这个城邦里都是平等的一个成员。这与地理环境的制约导致他们必须要去海外进行一种经营活动有关。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它的实质是财产权利向政治权力转化的一种过程。而中国实际上就是政治权利直接占有财产权利的过程。

——摘编自李嘉伟《中西方古代形成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晚清中国的颓废局面迫使传统政治思想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西方政治制度及理论进入了有识之士的理论审视范围,这就为西方政治理论的涌入提供了契机。19世纪,国人开始对西方政治制度及理论充满赞扬和期待,把西方政治治制度引入中国实践成为不少人的理想寄托和奋斗目标。然而结果无一例外地也都归于失败,形成了光怪陆离的清末民初政治现象。西方理论和制度终归没有完成政治制度供给任务,新的政治制度均衡没有实现。

——摘编自李照作、吕强《政治制度变迁的动力与资源基础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西方在政治制度的设计思维上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分析其“新的政治制度均衡没有实现”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思想家

意大利思想家

4世纪

范缜的著作《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

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

13世纪

朱熹认为:“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载,“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托马斯•阿奎纳认为,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换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即来世的天国幸福

16世纪

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不会像独裁君主那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因此共和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更善于调动公民精神投入战争

 

 

上表是自古代到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思想家的思想对比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去年七月至今年一月,七个月中,除秋冬攻势的新收复区外,辽宁大体分了土地,安东、辽南则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地区分了土地。总的说来,工作是有成绩的。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发动了农民,十万农民踊跃参军,并在基本地区内肃清了土匪。但由于运动扩大过分迅速,阶级划分不清,没有巩固地团结中农,对佃富农与旧富农不加区别,许多地方把富农与地主一样对待,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没有严格执行,以及一度打风盛行,死人过多,犯了很多“左”倾错误。直到一月份中央及东北局指示纠“左”,才开始纠正。现在,老区正继续纠偏、新区则照中央指示,首先打击大地主。所有新老区,都以春耕为中心,同时进行纠偏或发动的工作。

——1948年4月陈云《辽东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中东北土地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战争中东北土地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根据《联合国宪章》有关规定,安理会有权断定“争端或情势之继续存在是否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可以提出必要或合宜之临时办法并“促请当事国遵行”,它还有权“采取必要之空海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宪章》授权联合国大会“讨论本宪章范围内之任何问题或事项”,“得向联合国会员国或安全理事会员或兼向两者提出对各该问题或事项的建议”。在维护和平与安全领域,大会“得考虑关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合作之普通原则,并得向……安理会提出对于该项原则之建议”。《联合国宪章》规定秘书长有根据情况权宣行事的活动余地,并可“将其认为可能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任何事件,提请安全理事会注意”,甚至有权“协助安理会探索给宜之临时办法”。联合国秘书长成为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决策机制中的积极变量。

——摘编自陈先才《联合国维和机制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维和机制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维和机制的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蒙古统一黄河南北之前,凡攻下州县后,民户都作为战利品赏赐给将士。因此,一社一乡都各有主,互不相统属。同时,由于诸王、大臣及将校将在战争中获得的民户,即“驱口”,往往寄留他郡,其数量几乎等于当地居民的一半。耶律楚材奏请窝阔台下诏:清理诸王大臣及将校的属下人口,重新登记造册,出为编民,隐匿者死。此举使大量奴仆身份的“驱口”得到释放,统一隶属州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了避免蒙古诸王功臣裂土分封,采取了由国家统一征收赋税,“岁终颁之”的政策,保证了国家的统一。耶律楚材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立钞法,定均输,整理驿站,解决高利贷问题,制订了一系列促进社会发展的法令和政策,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使社会经济逐渐复苏,也为元初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理自常江《耶律楚材与元初统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耶律楚材所生活的社会经济背最。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耶律楚材经济措施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