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三轮复习第四次单元测试(三轮拉练六)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压轴

宋朝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元丰改制后,御史台的职责是:“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谏官的职责是:“凡朝政阙失,大臣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这反映了宋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是

A. 御史与谏官事权分明

B. 谏官的谏诤由大臣转向皇帝

C.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 出现了“台谏合一”的态势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乌青镇(乌镇)南北各与钱塘江和太湖相通,又与京杭大运河相贯连。明成化、弘治年间,“宛然府城气象”,清乾隆朝乌镇“升平既久,户口日繁”,成为江南市镇中人口最多的大市镇之一。乌镇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A. 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C. 纺织业发展最迅速

D. 政府赋税重要来源地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A. 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B. 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

C. 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

D. 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30年2月,中国发生大规模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 对中国革命的任务认识模糊

B. 能从时局出发做出正确决策

C. 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

D.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884年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中国宗教》一书中提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察哈尔时,陈登原编写的《高中本国史》最早出现“四大发明”一目。当时把“四大发明”的概念引入历史教科书是为了

A. 强调西方传教士的论述

B. 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C. 印证古代科技的影响力

D. 证明社会环境推动科技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1990年深圳市政府为顺利推销股票完成发行,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并以任务的形式进行摊派。1992年,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这种变化说明

A.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日益深化    B. 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

C. 深圳市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    D. 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罗马时代,由于奴隶没有诉讼权,恩主(奴隶主)要解放奴隶时,可以请一个人作为奴隶的辩护人装作起诉恩主,问恩主是否要解放这个奴隶,然后由长官宣布奴隶获得自由,后来干脆直接由长官的卫士扮演辩护人的角色。这表明罗马法

A. 重视维护法律程序和权威

B. 保护恩主对奴隶的所有权

C. 注重维护奴隶的人身自由

D. 司法过程存在不规范行为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 民主政治对特权阶级的冲击

B. 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D. 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高度关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打算落空后,进而试图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可法国人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记忆犹新,结果是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在1877年进一步澄清。史学家普遍认为这

A. 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B. 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 延续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 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 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B. 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C.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

A. 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 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

C. 欲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    D. 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压轴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

(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海路”的兴衰情况及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详细信息
14. 难度:压轴

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制度化、体系化(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贸易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跨国公司、知识经济)

 

运用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意选取一个时期,概括该时期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作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初以来,虽然内阁首辅权势渐重,但六部和负责稽察六部的六科均绕过内阁直接向皇帝负责。而皇帝处理政务则倚重宦官,由司礼监掌理奏章文书,甚至代皇帝朱笔批红。尤其嘉靖后期,“政务偷玩,事无统纪”,统治机构几乎陷入瘫疾。

针对这种机构窒碍不通的积弊,张居正力主“天下之本在政府”,开始大力强化内阁事权,由内阁通过六科、都察院控制六部,而各省抚按则听命于六部,最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都受内阁节制。他还创设颁行考成法以责吏治,即由各部衙制定一式三份收发文薄,分别留部作底本,送六科备注,交内阁查考,据其道途远近、事情缓急,“定程限,立文薄,月终注销。……月有考,岁有稽”,据此“考其勤惰”,决定赏罚升降。

——摘编自曹大为《张居正改革:考成法责吏治外示羁縻修饬边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以来出现政治积弊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3年5月,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年会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应付美元颓势,夺回失控的金融战场主导权。国际银行家们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让国际油价上涨400%!这个计划的关键是挑动埃及和叙利亚进攻以色列,美国对以色列的公开支持会激怒阿拉伯人,使其对西方实行石油禁运,最终导致石油价格暴涨。  1973年10月6日,叙利亚、埃及向以色列发动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华盛顿在战争期间的表现和战后基辛格(时任美国国务卿)著名的“穿梭外交”都精确地执行了彼尔德伯格5月会议的路线。1975年,欧佩克的部长们同意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  石油价格暴涨导致了石油贸易结算对美元需求的暴涨,使美元在国际上重新获得有力支撑。随后而来的高油价时代,造成了西方各国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人民储蓄被大幅洗劫,更为不幸的是毫无防范意识的发展中国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74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赤字达到了350亿美元,相当于1973年的4倍,与石油价格上涨成比例。                          

——摘编自宋鸿兵《货币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经济、政治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石油价格暴涨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战争之后,面对国势孱弱颓废,吴汝纶认识到“此时国力极弱,由于上下无人”。他认为“西力东渐,不改用西人公学而守腐败旧法,则国必亡”。……戊戌变法,光绪帝下诏科举不用八股,吴汝纶为之击节,“端节诏书,径废时文,五百年旧习,一旦廓清,为之一快”。他进一步主张:“窃谓废去时文,直应废去科举,不复以文字取士。”对于新的取士办法,他也做出设想,即是“举世大兴西学,专用西人为师,即由学校考取高才,举而用之,庶不致鱼龙混杂”。作为过渡的办法,“西学未兴之前,中国文学亦由学校选取”。……去世前不久,仍有如下言论“论者往往谬分大清与中国为二,不知大清事去,即寰宇内无复有中国”。

——摘编自李琳琦《吴汝纶力倡废除科举的内在动因及其体主张》

(1)根据材料,指出吴汝纶主张废除科举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汝纶思想的主要特点,并简要评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