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战争之后,面对国势孱弱颓...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战争之后,面对国势孱弱颓废,吴汝纶认识到“此时国力极弱,由于上下无人”。他认为“西力东渐,不改用西人公学而守腐败旧法,则国必亡”。……戊戌变法,光绪帝下诏科举不用八股,吴汝纶为之击节,“端节诏书,径废时文,五百年旧习,一旦廓清,为之一快”。他进一步主张:“窃谓废去时文,直应废去科举,不复以文字取士。”对于新的取士办法,他也做出设想,即是“举世大兴西学,专用西人为师,即由学校考取高才,举而用之,庶不致鱼龙混杂”。作为过渡的办法,“西学未兴之前,中国文学亦由学校选取”。……去世前不久,仍有如下言论“论者往往谬分大清与中国为二,不知大清事去,即寰宇内无复有中国”。

——摘编自李琳琦《吴汝纶力倡废除科举的内在动因及其体主张》

(1)根据材料,指出吴汝纶主张废除科举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汝纶思想的主要特点,并简要评价。

 

(1)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加深;清王朝洋务运动探索受挫,变法维新运动兴起。 特点:合乎社会发及需要,熔东西学问于一炉。 评价:在国衰民弱的背景下,吴汝纶力倡西学,强调西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作用,主张废科举,兴学堂,引西学入学校,改革课堂教学,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为我国的教育近代化做出了接触的贡献,也对我国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些历史借鉴;但他把大清有中国混同,体现了其思想的局限性。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的能力。根据材料“甲午战争之后,面对国势孱弱颓废,吴汝纶认识到‘此时国力极弱,由于上下无人’”可归纳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加深;根据材料“西力东渐,不改用西人公学而守腐败旧法,则国必亡……戊戌变法,光绪帝下诏科举不用八股,吴汝纶为之击节” 可归纳为清王朝洋务运动探索受挫,变法维新运动兴起。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举世大兴西学,专用西人为师,即由学校考取高才,举而用之,庶不致鱼龙混杂”可归纳特点为合乎社会发及需要,熔东西学问于一炉。第二小问评价:关于对吴汝纶思想的评价可以从积极和局限两方面进行说明。积极方面:根据材料“甲午战争之后,面对国势孱弱颓废,吴汝纶认识到‘此时国力极弱,由于上下无人’”“西力东渐,不改用西人公学而守腐败旧法,则国必亡”可从挽救民族危机的角度分析其强调主张废科举,兴学堂,引西学,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局限方面:根据材料“论者往往谬分大清与中国为二,不知大清事去,即寰宇内无复有中国”可知他把大清有中国混同,体现了其思想的局限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3年5月,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年会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应付美元颓势,夺回失控的金融战场主导权。国际银行家们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让国际油价上涨400%!这个计划的关键是挑动埃及和叙利亚进攻以色列,美国对以色列的公开支持会激怒阿拉伯人,使其对西方实行石油禁运,最终导致石油价格暴涨。  1973年10月6日,叙利亚、埃及向以色列发动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华盛顿在战争期间的表现和战后基辛格(时任美国国务卿)著名的“穿梭外交”都精确地执行了彼尔德伯格5月会议的路线。1975年,欧佩克的部长们同意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  石油价格暴涨导致了石油贸易结算对美元需求的暴涨,使美元在国际上重新获得有力支撑。随后而来的高油价时代,造成了西方各国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人民储蓄被大幅洗劫,更为不幸的是毫无防范意识的发展中国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74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赤字达到了350亿美元,相当于1973年的4倍,与石油价格上涨成比例。                          

——摘编自宋鸿兵《货币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经济、政治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石油价格暴涨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初以来,虽然内阁首辅权势渐重,但六部和负责稽察六部的六科均绕过内阁直接向皇帝负责。而皇帝处理政务则倚重宦官,由司礼监掌理奏章文书,甚至代皇帝朱笔批红。尤其嘉靖后期,“政务偷玩,事无统纪”,统治机构几乎陷入瘫疾。

针对这种机构窒碍不通的积弊,张居正力主“天下之本在政府”,开始大力强化内阁事权,由内阁通过六科、都察院控制六部,而各省抚按则听命于六部,最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都受内阁节制。他还创设颁行考成法以责吏治,即由各部衙制定一式三份收发文薄,分别留部作底本,送六科备注,交内阁查考,据其道途远近、事情缓急,“定程限,立文薄,月终注销。……月有考,岁有稽”,据此“考其勤惰”,决定赏罚升降。

——摘编自曹大为《张居正改革:考成法责吏治外示羁縻修饬边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以来出现政治积弊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制度化、体系化(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贸易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跨国公司、知识经济)

 

运用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意选取一个时期,概括该时期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作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

(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海路”的兴衰情况及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查看答案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

A. 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 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

C. 欲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    D. 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