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按要求默写

(1)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5)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

(6)《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小说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

B. 诸葛亮的《诫子书》从静心学习、俭朴养德方面告诫儿子治学做人的道理。

C.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刘义庆编写,记载汉末至西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道家的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所作。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

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节目呈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理念。其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彩。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着深刻的【甲】( A底蕴  B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hé乃至冲突,与观众【乙】(A分享 B共享)对儿子的教育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① 隔hé______       ②  感_______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         【乙】______       

(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一)阅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完成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选项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曲的前三句选取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 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 从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 从这首词的题目来看,“秋思”指“秋天的思考”。

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二)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论语》十二章(节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 《列子·说符篇》节选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楚王曰:“善。”                            

【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温而知新 ______________    (2)好之者不如之者______________

(3)詹何______________       (4)臣未闻……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

B. 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

C. 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

D. 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4.【甲】【乙】两文都与“修养”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谈谈得到的启示。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三)阅读莫怀戚《散步》(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散步时出现了分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指的是哪“两全”呢?

2.第一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栓在琴凳上的十年

①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车,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扣爸爸月工資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笨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②钢笨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立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 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③妈妈像是对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④“嗯!”我怯弱地答应了。

⑤后来我明自,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已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已还懵懂无知的时 候。——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⑥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⑦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⑧“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 镇上会钢黎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两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侠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⑩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⑪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杷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⑫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 。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⑬每次回想栓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请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⑭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逢合搞钢琴专业! ”

⑮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 。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⑯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

⑰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躲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 “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⑱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 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休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⑲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已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 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⑳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 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 而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

C.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很辛苦、很煎熬的一个过程。

D. 第⑧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

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

4岁半

怯弱

学琴的十年

往返银川学琴

考完业余十级之后

如释重负

多年后

我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

 

 

3.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拴在琴凳上的十年”的含义。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在行进的路上。

5.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称为“虎妈” 。你对“虎妈狼爸现象”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社会上有些父母被称为“虎妈”“狼爸”,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骂兼备,常常备着藤条、鸡毛掸子,孩子背不出课文,打!作北做不好,打!不练琴,打!…… 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指责: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打”出过“一门三北大” 的教育奇迹。这种现象被称为“虎妈狼爸现象” 。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权威调查】2013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2012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其中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4/MP5/PDA阅读等)的接触率等数据引发人们的关注。

表一: 2011、2012年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

年度

手机阅读

网络在线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光盘阅读

MP4等阅读

2011

27.6%

29.9%

5.4%

2.4%

3.9%

2012

31.2%

32.6%

4.6%

1.6%

2.6%

 

 

表二:2012年18~70周岁国民手机阅读人群的手机阅读内容统计

内容

手机QQ等

手机小说

手机报

与工作学习有关信息

电子邮件

比例

64.1%

47.3%

41.1%

17.1%

10.2%

 

  【你说我说】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科技发达会改变阅读方式。尽管纸质阅读呈下降趋势,但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纸质书的阅读量下降不会从根本上动摇纸质书籍的地位。不论是读纸质书,还是读电子书,最重要的是推动全民阅读,阅读形式其实是次要的。

    原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金丽红: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增加了阅读的便捷,但随之而来的娱乐化容易让读者忽略阅读的本质,趋于浅薄,而深阅读、重阅读必定是归于纸质传媒的。中国是出版大国,但不是阅读大国。纸媒出版人多出些好书,对阅读内容就有主流的引导。

    作家周国平:青少年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一时期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有可能终生也难成为一个真正爱好读书的人。网络虽好,但是游戏、聊天、看八卦,信息太多,不及纸质图书让人精神愉悦。

    作家王蒙: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更多的是一种浏览,在速度和精力集中的程度上,与读纸质书是不一样的。这种网络的浏览,有助于信息的民主化、文化的普及和各种信息的传播,但同时会使人对信息的摄取变得肤浅、平面、简单的量化,并缺少深度,缺少思考。所以我尤其希望我们的青年人,坚持认真阅读,坚持经典阅读,从而使自己的知识更有系统和深度。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新京报》李大超文章: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惰,弱化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对于数字化阅读,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B. 周国平和王蒙论述角度有所不同,但他们对于数字化阅读的态度是相同的。

C. 一般来说,手机阅读属于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

D. 对于数字化阅读,金丽红和李大超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2.根据【权威调查】的信息,概括出我国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的基本情况。

3.根据【你说我说】的内容,概括出数字化阅读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七、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六)名著阅读《西游记》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僧在小雷音寺被黄眉怪所抓,悟空也被困于金铙之内,他用观音菩萨给的救命毫毛将金铙钻破,逃了出去。

B. 六耳猕猴与真悟空打到灵山,被如来佛祖认出,现出原形,如来将其打死。

C. 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水怀胎,沙僧趁悟空诱开如意真仙之际,取走落胎泉水,唐僧、八戒饮水解胎。

D. 金角大王变成折了腿的道士躺在路上,唐僧让悟空背他,金角大王随即遣来三座大山压住悟空,掳走了唐僧。

2.阅读语段,按要求作答。

还未曾坐得稳,只听又叫:“师傅救人啊!”长老抬头看时,原来是一个小孩童,赤条条的,吊在那树上……

选段中的小孩童是谁?他为什么挂在树上?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有些时候,生活中的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会有特别的回味与感怀。

    请以《特别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和校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