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完成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一)阅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完成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选项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曲的前三句选取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 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 从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 从这首词的题目来看,“秋思”指“秋天的思考”。

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1.D 2.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悲凉氛围,衬托孤寂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秋天的思考”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秋思”的意思:秋天时的思绪(主要是离愁)。 2.试题分析:欣赏诗句。“夕阳西下”,正是太阳西斜,发挥着一天一种最后一点余热,让人心生悲凉。放到《天净沙,秋思》的语境中表现出秋天的萧瑟,和游子内心对家乡思而不得的悲伤。一定要答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

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节目呈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理念。其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彩。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着深刻的【甲】( A底蕴  B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hé乃至冲突,与观众【乙】(A分享 B共享)对儿子的教育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① 隔hé______       ②  感_______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         【乙】______       

(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小说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

B. 诸葛亮的《诫子书》从静心学习、俭朴养德方面告诫儿子治学做人的道理。

C.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刘义庆编写,记载汉末至西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道家的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所作。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

(1)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5)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

(6)《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儿,有最美的回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不少于7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④不可抄袭。

 

查看答案

驼背李的春天

①只要远远看见他,刚才还在嬉笑玩闹的孩子们,总是吓得迅速逃窜开,呼啦啦作鸟兽散。

②说来,他的样子确实有些瘆人。【A】瘦小黧黑,背弓如钩,手拄木棍,常年罩着黑色的旧衫子。只要戴上一顶尖帽,他就像极了童话里的男版老巫婆。

③孩子们都怕他,村子里的大人们也不喜欢他,直呼他驼背李,谈论起他时,都流露出一副可怜和鄙夷的神情。谁家的孩子调皮或是半夜哭闹,只要说一声,驼背李来了啊,孩子便立马噤声,变得听话起来。

④驼背李一人独住在村子北角。家门口有棵歪脖子树,一年四季常青着。当村民们的口袋日渐饱满,一家赛一家地盖起窗明几净的小洋楼时,驼背李的家仍是七十年代低矮的红砖房。远远望去,就如歪脖子树下立着的一顶黑蘑菇。

⑤除了李奶奶,几乎没人去驼背李家。李奶奶是驼背李的姐姐,她常送去一些蔬菜瓜果。只要李奶奶去了,驼背李就一改往日的落寞寡言,姐姐长姐姐短地叫,满是皱褶的脸盛开如菊的花。

⑥李奶奶和我家是邻居,一次她和母亲聊着天,说到驼背李,突然落下泪来。也是那时,十岁的我,听了驼背李的故事,才开始渐渐懂得人世的艰辛。

⑦驼背李有过一个完整的家,妻子贤惠,儿子乖巧,日子虽然贫穷却也温馨。而这幸福生活,在儿子两岁那年突然中止。冬日里,一场极致的严寒,让儿子半夜感冒发起了高烧。两口子踏着没膝深的雪,赶到村子卫生部。赤脚医生忙中出乱,未做皮试就给孩子注射了青霉素。等看到孩子脸色发紫,呼吸急促才察觉,可是已回天无力。

⑧孩子夭折了,妻子如抽去主心骨般悲痛欲绝。一日,趁驼背李不备,她悬梁自尽,追随孩子而去。儿子的病逝,妻子的离去,接连的打击,让只有三十来岁的他迅速苍老下来。空荡荡的屋子里,常听到他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地念叨着什么。

⑨驼背李沉寂了很久,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发染白霜,背驼得更厉害了。有好心人介绍他去城里一家工地做保安。半年后,工地完工,他回到了村里。回来的他变得精神抖擞起来,脸上也有了久违的笑容。

⑩从那以后,无论刮风下雪,驼背李每个月都雷打不动地去趟城里。去时满脸期待,回时,满目欢喜。于是,有好事者嘻笑着调侃,说驼背李去城里找对象了。他听了,亦不恼,一人微笑着径直走回他的蘑菇房里去。

⑪当我高中毕业回到村子,偶遇驼背李时,几乎没认出他来。他更消瘦了,发白如雪,面颊深陷下去。他让我想到了深冬里枯槁的树木,似乎在一寸寸地腐朽下去。不久,就听到了驼背李重病卧床的消息。

⑫那一天,是寒冬里难得的一个大晴天。有个年轻男孩一路寻了来,挨家挨户地问,李二勇的家在哪?村民们【B】呆愣半晌,一个满口无牙的大爷恍惚记了起来,说,他问的好像是驼背李吧,大家才醒过神来。

⑬村民们跟着年轻人去了矮蘑菇房。进到黑暗的屋子里,见到病床上的驼背李,年轻人扑通跪下了:“爹,儿来看你了……”。他的一声“爹”让大家惊呆了,也让昏迷中的驼背李醒了过来。他抬起迷蒙的眼,定定地看着年轻人,脸上有了明媚的笑容,竟奇迹般地精神焕发起来。

⑭原来,那年驼背李去城里打工,无意中从电视上得知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需要捐款助学时,他默默地记下了校址,捐了身上所有的钱,资助了一名品学兼优,早年丧父的孩子。前些年,他每个月定时去县城,就是去邮局给孩子汇款。钱不够了,他便去公园和街头拾荒,所得的钱全都给孩子汇去,一直供到那孩子中专毕业。

⑮他资助的孩子就是眼前的年轻人。如今,年轻人已事业有成,便一路寻来感恩。在场的村民得知事情的经过,一边唏嘘感叹着,一边落下泪来,看向驼背李的眼神多了赞许和敬佩。

⑯自那天起,驼背李的头发被梳理得格外齐整,衣服也是分外的整洁。在暖暖的冬阳下,我常看到男孩扶着驼背李出来晒太阳。男孩将毛毯细致地搭在驼背李的腿上,热茶递到他的手上,然后坐在一旁和他聊天,画面温馨感人。

⑰村民们都羡慕地说,驼背李的春天来了。

1.谈谈你对文章题目“驼背李的春天”的理解。

2.赏析语言,回答问题。

A.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A】瘦小黧黑,背弓如钩,手拄木棍,常年罩着黑色的旧衫子。只要戴上一顶尖帽,他就像极了童话里的男版老巫婆。

B.结合语境,赏析第⑫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村民们【B】呆愣半晌,一个满口无牙的大爷恍惚记了起来,说,他问的好像是驼背李吧,大家才醒过神来。

3.本文在写法与构思方面富有特色,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发现和见解。

4.阅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或自身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