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儿,有最美的回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

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儿,有最美的回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不少于7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④不可抄袭。

 

例文 那儿,有最美的回忆 最是故乡美,我爱我的故乡。不仅因为她养育过我,更因为那里曾有我最美的回忆。 我的故乡是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那里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有着连成一片的稻田,人们在那里晨兴而出,带日而归,生活十分惬意。我也在这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 春天,家乡的河水慢慢解冻了,小河旁边生长的小草也睁开了双眼,怔怔地看着这个春意盎然的世界。微风吹拂着含苞的花朵,空气中散发着一种淡淡的花香。我奔跑在村子里的绿地上,闻着花香,踏着绿毯,感受这春天的美好。村子里的人都扛着锄头,穿这草鞋忙着在田间里播种,他们的衣衫不一会就湿了,可脸上却是快要溢出来的笑意。我望着分外湛蓝的天空,唇角也忍不住上扬。 夏天,家乡小河里的“珍物”颇多,在阳光的折射下,透明的鱼虾在河里嬉戏,河水边上的孩子们也欢作一团地在打水仗,碧空如洗的天空中倒映出来我们的如花笑靥。 秋天被一片黄花梨的清香吸引了过来,果树上的果子都沉甸甸的,透着香气的果实勾引着小孩的胃。让人忍不住爬上果树上去摘几个果子下来解解馋,除了果树喜丰收之外,那稻田上笑弯了腰的也在等待人们来收获,走在稻田的小径上,一片片的稻田连成一片,稻田边的水塘上不时响起几声蛙鸣,可真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那金黄的景色便深深地映我的心中,每每想起来,除了美,还是美。 冬天,家乡只有一种颜色——白,雪白的颜色几乎无处不在,在树梢上,在屋顶上,在草地上,连天空也是白色的,不同与春天的暖意,夏天的炎热,秋天的凉爽,冬天就只剩下寒冷了,可是那雪白的颜色却让人联想到了“纯洁”,心中的喜爱也多了一分。 我的家乡虽没有江南水乡的古色古香,也没有现代都市的华灯霓彩,但她在我心中却是最美的,因为那里有我最美的回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那儿,有最美的回忆”。命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题目的中心词语是“回忆”,表明这篇文章是回忆性的,要从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中去挖掘素材。这里的“美”是指美好的事物,是自己的经历让身心得到美好的情感体验。用“最”字来修饰“美”,说明事件对自己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是写作的重点。如果不能突出“最”,这篇文章的写作就是失败的。“那儿”是虚指,可以自由确定,但注意材料和地点要吻合。从题目看,这篇文章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在作文时,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表达方式,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让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驼背李的春天

①只要远远看见他,刚才还在嬉笑玩闹的孩子们,总是吓得迅速逃窜开,呼啦啦作鸟兽散。

②说来,他的样子确实有些瘆人。【A】瘦小黧黑,背弓如钩,手拄木棍,常年罩着黑色的旧衫子。只要戴上一顶尖帽,他就像极了童话里的男版老巫婆。

③孩子们都怕他,村子里的大人们也不喜欢他,直呼他驼背李,谈论起他时,都流露出一副可怜和鄙夷的神情。谁家的孩子调皮或是半夜哭闹,只要说一声,驼背李来了啊,孩子便立马噤声,变得听话起来。

④驼背李一人独住在村子北角。家门口有棵歪脖子树,一年四季常青着。当村民们的口袋日渐饱满,一家赛一家地盖起窗明几净的小洋楼时,驼背李的家仍是七十年代低矮的红砖房。远远望去,就如歪脖子树下立着的一顶黑蘑菇。

⑤除了李奶奶,几乎没人去驼背李家。李奶奶是驼背李的姐姐,她常送去一些蔬菜瓜果。只要李奶奶去了,驼背李就一改往日的落寞寡言,姐姐长姐姐短地叫,满是皱褶的脸盛开如菊的花。

⑥李奶奶和我家是邻居,一次她和母亲聊着天,说到驼背李,突然落下泪来。也是那时,十岁的我,听了驼背李的故事,才开始渐渐懂得人世的艰辛。

⑦驼背李有过一个完整的家,妻子贤惠,儿子乖巧,日子虽然贫穷却也温馨。而这幸福生活,在儿子两岁那年突然中止。冬日里,一场极致的严寒,让儿子半夜感冒发起了高烧。两口子踏着没膝深的雪,赶到村子卫生部。赤脚医生忙中出乱,未做皮试就给孩子注射了青霉素。等看到孩子脸色发紫,呼吸急促才察觉,可是已回天无力。

⑧孩子夭折了,妻子如抽去主心骨般悲痛欲绝。一日,趁驼背李不备,她悬梁自尽,追随孩子而去。儿子的病逝,妻子的离去,接连的打击,让只有三十来岁的他迅速苍老下来。空荡荡的屋子里,常听到他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地念叨着什么。

⑨驼背李沉寂了很久,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发染白霜,背驼得更厉害了。有好心人介绍他去城里一家工地做保安。半年后,工地完工,他回到了村里。回来的他变得精神抖擞起来,脸上也有了久违的笑容。

⑩从那以后,无论刮风下雪,驼背李每个月都雷打不动地去趟城里。去时满脸期待,回时,满目欢喜。于是,有好事者嘻笑着调侃,说驼背李去城里找对象了。他听了,亦不恼,一人微笑着径直走回他的蘑菇房里去。

⑪当我高中毕业回到村子,偶遇驼背李时,几乎没认出他来。他更消瘦了,发白如雪,面颊深陷下去。他让我想到了深冬里枯槁的树木,似乎在一寸寸地腐朽下去。不久,就听到了驼背李重病卧床的消息。

⑫那一天,是寒冬里难得的一个大晴天。有个年轻男孩一路寻了来,挨家挨户地问,李二勇的家在哪?村民们【B】呆愣半晌,一个满口无牙的大爷恍惚记了起来,说,他问的好像是驼背李吧,大家才醒过神来。

⑬村民们跟着年轻人去了矮蘑菇房。进到黑暗的屋子里,见到病床上的驼背李,年轻人扑通跪下了:“爹,儿来看你了……”。他的一声“爹”让大家惊呆了,也让昏迷中的驼背李醒了过来。他抬起迷蒙的眼,定定地看着年轻人,脸上有了明媚的笑容,竟奇迹般地精神焕发起来。

⑭原来,那年驼背李去城里打工,无意中从电视上得知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需要捐款助学时,他默默地记下了校址,捐了身上所有的钱,资助了一名品学兼优,早年丧父的孩子。前些年,他每个月定时去县城,就是去邮局给孩子汇款。钱不够了,他便去公园和街头拾荒,所得的钱全都给孩子汇去,一直供到那孩子中专毕业。

⑮他资助的孩子就是眼前的年轻人。如今,年轻人已事业有成,便一路寻来感恩。在场的村民得知事情的经过,一边唏嘘感叹着,一边落下泪来,看向驼背李的眼神多了赞许和敬佩。

⑯自那天起,驼背李的头发被梳理得格外齐整,衣服也是分外的整洁。在暖暖的冬阳下,我常看到男孩扶着驼背李出来晒太阳。男孩将毛毯细致地搭在驼背李的腿上,热茶递到他的手上,然后坐在一旁和他聊天,画面温馨感人。

⑰村民们都羡慕地说,驼背李的春天来了。

1.谈谈你对文章题目“驼背李的春天”的理解。

2.赏析语言,回答问题。

A.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A】瘦小黧黑,背弓如钩,手拄木棍,常年罩着黑色的旧衫子。只要戴上一顶尖帽,他就像极了童话里的男版老巫婆。

B.结合语境,赏析第⑫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村民们【B】呆愣半晌,一个满口无牙的大爷恍惚记了起来,说,他问的好像是驼背李吧,大家才醒过神来。

3.本文在写法与构思方面富有特色,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发现和见解。

4.阅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或自身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查看答案

腊梅不是梅

①小雪前后,江南阳光还不很单薄,常青植物还绿着,花却少了,猛的闻到浓郁的香气,才知道今年的腊梅开了。于是拍照,题名“绮窗梅”,朋友笑道:腊梅不是梅。查资料才知道,我错了很多年。

②腊梅属蜡梅科蜡梅属,灌木,花开多黄色,亦有白色,色如蜜蜡,质地也似蜡质,故称“蜡梅”。因其花开腊月,久而“蜡”讹传为“腊”;因其香近于梅,故而称之为“梅”。久之,蜡梅就成了“腊梅”了。

③梅是蔷薇科杏属,落叶乔木,花开稍迟,一般为早春一二月,它的姐妹是桃、杏、李,近亲是玫瑰、蔷薇、月季等,是以从花瓣花蕊上看,梅花还是有一份妖娆的,只不过因为梅花是最早的春花,带着冷艳,与桃李终究不同。

④那么,古人吟咏的梅,究竟是哪一种呢?试以几首诗分析之。

⑤最著名的梅花诗,当属林和靖的《山园小梅》,最有名的句子,当属“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描写的神韵有二,一是瘦,二是淡,典型的东方审美情趣。腊梅与梅花都是先花后叶,叶与花不相见面,枝干皆称得上“瘦”,都可以疏影横斜。但在此处,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写的显然是梅,因为还有“暗香浮动”。梅的香是淡雅的,而蜡梅的香是浓郁的,崇尚“淡”的中国趣味,必然拒绝浓烈。是以,岁寒三友里的梅,是梅花而非腊梅。

 王安石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写到了暗香,便让人产生了疑问。香的浓与淡,除了与其本身的浓淡有关外,还与距离和空间大小有关,仅凭“暗香”不能确然断定。腊梅凌寒而放,常常枝丫壅雪,是否可以因此而断定此处是腊梅?还是不行,因为梅花紧随腊梅,雪里红梅是常见景致,雪里白梅更得虚实难明的趣味“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处大片的梅绝非腊梅。那么,怎可武断此为腊梅?

有名的“一字师”的掌故,来自于齐己的《早梅》,名句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才子传》载,齐己求教于郑谷,郑谷读到原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拜为“一字师”。此处是否可以因为时间上的早来断定为腊梅呢?还是不能。齐己是否能明辨梅与腊梅呢?不得而知,所知的是,早梅不是咏物这样简单,一枝与数枝也绝非谁更“早”这样直白。齐己早年热衷功名,屡屡受挫,咏物抒怀之时,以高标孤傲的“一枝”凌寒于深雪,更多精神层面的自许。那么,“素艳”的梅,是否更接近于精神呢?

⑧不仅如此,梅落结子为“梅子”,“梅子黄时雨”的梅子,诗意;而腊梅结子为“土巴豆”,有毒,但可入药——腊梅又落了下乘。由此看来,梅在中国语境里,代表的是一种孤高冰洁的精神,腊梅不招人待见,便有人写诗笑道:“泾河渭水两分明,偷得梅花半个名。”其实也不必,腊梅自有自己的好,比如说在严冬时,它芬芳了空气,美丽了枝头,给人以春意,还可以做药医人。腊梅不是梅,腊梅没有去偷梅的“半个名”,她骄傲地开着,孤独地开着,名既没有,利也缺乏,她只是做着自己。如果说梅是雅,那么腊梅就是俗,是温暖的俗,而历来的雅,不都是俗的土壤上开出的花吗?就像腊梅开后梅花开,就像疾病去后诗意来,所以她也得到了热情的歌颂:“枝横碧玉天然瘦,蕾破黄金分外香。”好一个“破”字!

(作者:董改正,略有修改)

1.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了“腊梅不是梅”结合具体内容概括回答。

2.文章第段画横线部分的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以第段为例,简要分析语言特点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式微·邶风》)

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子衿·郑风》)

__________________,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____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现初夏的时令特点。

2.试分析“闲看儿童捉柳花”中“闲”字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

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

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出自《厚德录》)

注: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

江 岭 间 为 进 士 者 不 远 千 里 随 宗 元 师 法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3.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柳宗元是个什么样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