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论语》十二章(节选) 曾子曰:“吾...

(二)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论语》十二章(节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 《列子·说符篇》节选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楚王曰:“善。”                            

【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温而知新 ______________    (2)好之者不如之者______________

(3)詹何______________       (4)臣未闻……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

B. 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

C. 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

D. 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4.【甲】【乙】两文都与“修养”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谈谈得到的启示。

 

1.学过的知识以……为快乐回答曾经 2.C 3.(1)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2)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4.自身修养是做好事情(治理好国家)的根本。只有不断提升个人的修养,才能更好地学习与做人。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乐”:以……为快乐。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此题要注意标志性的虚词“也”和句式结构的对称。 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笃”“切”“治”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文言虚词“而”字的用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阅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完成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选项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曲的前三句选取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 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 从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 从这首词的题目来看,“秋思”指“秋天的思考”。

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

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节目呈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理念。其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彩。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着深刻的【甲】( A底蕴  B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hé乃至冲突,与观众【乙】(A分享 B共享)对儿子的教育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① 隔hé______       ②  感_______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         【乙】______       

(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小说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

B. 诸葛亮的《诫子书》从静心学习、俭朴养德方面告诫儿子治学做人的道理。

C.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刘义庆编写,记载汉末至西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道家的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所作。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

(1)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5)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

(6)《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儿,有最美的回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不少于7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④不可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