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所谓基因编辑,就是把基因错误的地方找出来,修改正确。我们首先要开发一套工具,把出现突变的位置找出来。然后我们再开发一个工具,把错误的碱基剪神,再把正确的碱基补上,这个错误的基因就能被修正。

2019年9月11日,中国研究团队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题目为《利用CRISPR基因编辑的成体造血干细胞在患有艾激病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长期重建》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团队利用CRISPR编辑CCR5的HSPCs干细胞移植,来治疗一位罹患艾滋病和急性淋巴白血病的男性患者。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型的非病毒转染方式高效率地编辑CCR5基因,编辑的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谱系细胞,并且还保留CCR5编辑效果,维持了长达19个月的时间。本次干细胞的移植治疗使病人的急性淋巴白血病得到了形态上的完全缓解,而且没有出现明显副作用。

作为如今最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技术被广泛用于编辑嘴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组,具有非常巨大的临床应用潜能,目前该疗法还处在临床试验阶段。

(摘编自《搜狐新闻》》

材料二:

在中国科学家运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病人取得重大突破之前世界上仅有一例病人的艾滋病得到了完全的治愈。这个病人叫Timothy Ray Brown,在患艾滋病几年后,Brown又雪上加霜地患了恶性白血病。

我们知道艾滋病病毒侵袭的是人体的免疫细胞,而艾滋病病毒要侵袭免疫细胞,需要找到免疫细胞上的两个比较重要的蛋白质,一个叫CD4,一个叫CCR5。艾滋病病毒必须通过这两个分子路标,才能找到人的免疫细胞。同时我们还知道一个很有趣的信息,就是在高加索人群里,差不多有1%的人的CCR5基因天生就残缺不全,也就是说他们天生对艾滋病毒就有抵抗力。

Brown的主治医师提出了一个很天才的想法,既然要为他移植一些正常人的免疫细胞,那么干脆就去找这个配型合适同时体内CCR5这个基因又天然存在缺陷的人。这样移植后,一方面一个正常人的骨髓,能够治疗他的白血病;另一方面,正常人的骨髓里的免疫细胞,天生就不能被艾滋病毒侵染,那么这个病人的艾滋病毒也就没法复制了。所以他一石二鸟,同时治愈了Brown的白血病和艾滋病。因此Brown也就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艾滋病得到彻底治愈的患者。

这个例子说明我们用基因编辑的方法来治疗疾病,确实已经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性了,我们已经在现实中,开始动用这个技术来实实在在地探索治疗疾病的可能性。

(摘编自《人类基因编辑简史》)

材料三: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一定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需要大家严谨地考虑。在技术上,因为一切技术都是有副作用的,就像我们吃的药片一样。那我们真的把这个技术推向临床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它的收益和风险之间的比例到底有多大。如果基因编辑技术被滥用,我们需要想一想,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接受,我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预防疾病,又在多大程度上能接受利用基因编辑来改善自己或者自己下一代的基因状况。如果基因编辑有一天真的应用到人类社会,也许就可以把所谓的社会不平等真正地固定下来。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来修改人的基因,使得后代更优秀,那么能够率先利用这个技术的人,必然是有钱人,因为这个技术,一定是有使用门槛的。如果拿到了全部基因组信息,同时又有能力解读基因组信息,那么必须有对基因组信息非常强有力的监管,绝不能允许它随意泄露给本人之外的任何第三方。而且我们需要类似于平权措施来保护或者说支持这些从基因组水平上存在缺陷的弱势群体,让他们也得到合理合法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医学伦理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科学家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白血病上取得重大突破,这是世界上继Timothy Ray Brown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疾病的又一成功的例子。

B.高加索人群中差不多有1%的人的CCR5基因具有特殊性,使得他们天生对艾滋病具有抵抗力,这为治愈艾滋病带来了希望。

C.一切技术都有副作用,虽然基因编辑技术有怎样的副作用尚未可知,但这仍需要引起社会谨慎思考。

D.基因编辑技术一旦成熟且用于人类社会,会将社会不平等固化下来,因为这个技术有使用门槛,在享受社会优质资源上,穷人无法跟富人比。

2.下列对材料二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疾病的原理是:先开发工具找出突变的位置,然后开发工具将错误的碱基剪下来,接着补上正确的碱基,从而实现对错误基因的修改。

B.艾滋病病毒侵袭人体免疫细胞的途径是:艾滋病病毒以CD4和CCR5两个蛋白质为分子路标,找到人体免疫细胞后进行侵袭。

C.在高加索人群中找到天生对艾滋病有抵抗力的人,将其体内含有CCR5基因的骨髓移植到Brown体内,从而治愈了他的白血病和艾滋病。

D.Brown被治愈的医学意义是:说明利用基因编辑方法治疗疾病,不仅仅是理论可能,而是已经发展到利用该技术进行探索治疗疾病的可能性阶段。

3.基因编辑技术可能给社会带来哪些隐患,请结合材料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是一部能够超越时空,具有永恒价值的原典著作。其中的“礼”是基本人伦精神的外化,是外在形式和内里精神的统一。“礼”是按照道德理性要求制定的典章制度、行为规范的总称。礼与道德互为表里,是道德理性的具象,旨在构建理性的人伦秩序。秩序的需要无处不在,故礼亦如此。

首先,礼的适用主体具有广泛性。《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战!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道出了“礼”的宏观意义的微观透视。中国传统上家国一体,要达到和睦有序,需要社会主体共同遵守既定准则,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就能实现群体的社会秩序。其次,礼具有适用地城的广泛性。在孔子看来,治理天下,只要有礼就可以。有了共生的文化信仰和符号,治理国家就只是形而下的器。作为一种共同的内在文化性质,礼是文化在人行为上的表现样态,这种表现样态是一种伦理力量的使然,是伦理必然性的结果。

“礼”作为社会制度规范,在社会情势变化过程中也会有所损益。《论语·八佾》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都乎文哉!吾从周。”可见,孔子对待“礼”之变化性的态度,肯定礼是具有时代变化性的观点。其次,礼的本质保持不变。在孔子看来,因为礼的本质不变,所以在朝代的更迭中虽有所损益而仍能延续。

礼的本质是规范,规范需要程序作为载体,程序的存在也是对一种既定社会秩序的肯定和再现。在价值序列中,孔子重视规范下所蕴含的情感和德行,就礼本身而言,他更强调程序在价值序列中的首要地位。程序是礼的表现形式。如果“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那么程序就是礼的外部表现。尊“礼”的方式就是用程序来约束自己,从而达到外部行为与内在道德修养统一的完美境地。

《论语·乡党》集中描述孔子在不同场合中的行为举止以及言辞教诲。对于高位者不卑,对于低位者不亢,对于君王和朝廷表现出极高的尊敬和等级礼仪。孔子上朝时,以自己的行为为表率,不张扬、不怯场、不失态。“礼”是君子的人格追求,知礼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君子对于事业,以合宜为原则,依礼仪实行。

李泽厚认为,“礼”一般评作“礼制”,因它主要指那整套非成文的制度规范。也有不少学者认定,“礼”是中华软法,并称为“礼法”。这套制度规范的价值目标在于符合“礼”的行为要求,以达到正确处理人人关系,实现社会和谐。《论语·学而》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即礼的作用,以做事恰当为尺度。人人行为举止分寸有度,社会就能和谐有序。如果人人不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家庭无法实现和睦,社会也会失礼失范。

(摘编自原新利《<论语》中“礼”的精神内涵和规范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礼与道德关系密切,二者互为表里,礼是道德理性的具象,其前提只是为了构建理性的人伦秩序。

B.因为社会秩序的需要无处不在,所以礼的需要也无处不在。就此而言,礼具有适用主体和适用地域的广泛性。

C.礼具有时代变化性的特点,在朝代的更迭中,礼会随着社会情势的变化而改变其本质。

D.礼的本质是规范,规范需要程序作为载体,因而尊“礼”的方式就是用规范来约束自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始终围绕着“《论语》是一部能够超越时空,具有永恒价值的原典著作”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B.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引述了不少记录在《论语》中的孔子的原话,是为了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C.文章分别从礼的适用主体的广泛性和礼的适用地域的广泛性两方面论述了礼的需要无处不在。

D.选文阐述了《论语》中“礼”所具有的规范特征,说理性和逻辑性较强,语言较为通俗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中的礼是基本人伦精神的外化,是个人道德精神、内心情感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B.在孔子看来,只要礼规范的本质不变,可以预见,即便经过十世、百世,其礼仪制度仍是延续古礼而有所损益而已。

C.孔子认为,只要有礼,天下就一定能治理好。拥有了礼这个形而上的道,治理国家就只是形而下的器。

D.无论是“礼制”还是“礼法”,都需要人们尊“礼”,用程序来约束自己,否则,家庭不和睦,社会也不会和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               给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实思考和切身体验。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请按提示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编者按文字进行压缩。

劳动教育成为今年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等。劳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劳动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最厚实、最质朴、最关键的部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这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亦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劳动却长期缺位,种种因素也导致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该如何让青少年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依然是一个待解难题,考验着教育者、家庭以及社会的智慧。

(1)从社会舆论角度看,劳动教育 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0字)。

(2)从学生发展角度看,劳动教育 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5字)

(3)从实施现状角度看,劳动教育 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云冈石窟第12窟,又名音乐窟、佛籁窟,前殿后室,入深14米,宽11米,高9米,集中表现了佛教弥勒天宫的壮丽辉煌。其前殿壁雕呈现了中国古代最早宫廷交响乐团演奏琵琶、筚篥、古琴等中西乐器的天人形象。因而这壁雕在中国音乐舞蹈史上具有___________。第12窟原比例3D打印复制,于2017年3月___________ ,历时近3年完成。此项目是全球首例3D打印复制洞窟,作品由110块2平方米的积木块分6层拼搭组装而成。其间,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联合项目组攻克了数据采集与处理、结构设计、分块打印、上色等多项技术难关。主持人张焯说,我们攻克这么多的困难完成项目,目的就是要让世界认识云冈石窟,了解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届进博会参展国家、地区、企业数量均超过首届。本届进博会,24个国家首次               国家展。在国家展所有64个参展国中,来自欧洲的国家就多达17个,仅次于亚洲,可以说参与热情               。第一次作为主宾国参加进博会的希腊,这次组织了60多家企业参加进博会;刚来没两天,中国市场蕴含的魅力就让其主办方收获了莫大惊喜。前来参加第二届进博会的企业展有3000多家,其中有1000多家是首次出现。而连续两次参加进博会的企业则体会到了深耕中国市场带来的巨大回报。对于众多参展商而言,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              

因为参加了首届进博会,(        ),鲜奶产品的销量提高了26倍。在参加第二届进博会的第一天,这家企业就               地签下了3亿人民币的大单。正是看中中国市场蕴含的巨大能量,今年8月,当我国启动第三届进博会招展工作时,许多企业踊跃报名。这两天,报名参加第三届进博会的企业中,世界500强越来越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亮相    高涨    风向标    轻而易举

B.参加    高涨    风向标    举重若轻

C.参加    膨胀    指南针    轻而易举

D.亮相    膨胀    指南针    举重若轻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家新西兰乳品企业快速地打开了中国市场

B.快速打开中国市场的有一家新西兰乳品企业

C.一家新西兰乳品企业打开的中国市场很快速

D.快速打开中国市场的是一家新西兰乳品企业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前来参加第二届进博会企业展有3000多家,其中有1000多家是首次出现。

B.前来参加第二届进博会的企业有3000多家,其中有1000多家是首次出现。

C.企业展有3000多家前来参加第二届进博会,其中有1000多家是首次出现。

D.企业展前来参加第二届进博会有3000多家,其中有1000多家是首次出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子诉说自己婚后多年操劳家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因为女子辛劳,男子婚后才没有家务烦恼。

(2)易水诀别,当高渐离击筑时,荆轲相和而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歌表现了荆轲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的高尚风范。

(3)陶渊明《归园田居》描写远村朦胧迷离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乍归田园、身心愉悦之人体察到的田园之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云归鸟飞逝千里、片刻即归,与我长期滞留、不得归家形成鲜明对比。

B.黄昏时分夕阳照耀秋山,秋山红如火烧,这景象衬托了羁旅愁思的情绪。

C.临水不敢照只因为容颜憔悴,让人想到游子漂泊天涯、辛酸悲苦的形象。

D.这首唐诗语言洗练,虽无一字言情,但写景状物处处都表现了心中惆怅。

2.结合诗文内容,简要分析标题中“怅”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片段二: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B.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C.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D.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狱掾,秦汉县级行政机构的属吏,辅佐县令主管刑法,位在狱史上。

B.河南,古代所指地域不同,文中指与河北相对的黄河以南广大地区。

C.东向,坐东向西之意,文中指项王、项伯并坐在宴席最尊贵席位上。

D.为寿,古代祝颂辞,意为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祈祝他健康长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少有大志,不屑小事。青少年时代他不愿认真学习识字和剑术;在他看来识字只能记姓名,剑术只能胜一人,他要学习万人敌。

B.项羽豪气纵横,勇力过人。他看到秦始皇时轻蔑地说此人可以取而代之,以至项梁大吃一惊;因为勇力与才气,他让吴中子弟惧怕。

C.项羽为人率直,胸无城府。面对沛公拜见时的一番拉拢和试探,他很直率地说出曹无伤是告密者,并且还盛情挽留沛公与自己饮酒。

D.项羽优柔寡断,缺乏远见。当范增暗示杀掉沛公以绝后患时,他内心很愤怒;这说明他看不清形势,没有认到沛公是他未来的敌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感谢大人

于心亮

那一回,我去姥姥家,眼里噙着泪水,想哭。

路很远,虽然身后拖着的小影子,默不作声地跟着我,可是我很孤单。口渴了,瞧见路边有个菜园子,菜园里种着水萝卜、西红柿,还有黄瓜。我想进去摘个吃,脚都迈进菜园里了,可看看四周,想一想,又退了出来。此时,来了个大叔,问我:“小孩,你怎么不摘了?”我说:“主人不在,我不能摘。”大叔就笑了,说:“不碍事的,孩子,跟我来吧。”没想到,大叔就是菜园的主人,他摘了一根黄瓜和一个西红柿给我。我谢了大叔,一边吃一边走,心里充满了快乐。因此,当一只小花狗追着咬我的时候,我也没气恼,而是从衣兜里掏出个饼干扔给它。小狗吃了饼干,朝我摇着尾巴,还跟上了我,撵也撵不走。就这样,小狗跟着我来到姥姥家。

我见到姥姥,扑进她怀里。原打算哭的,可不知为什么,又哭不出来了。姥姥抚摸着我的头,她看到了小狗,问我:“你养的小狗?”我说:“路上捡的。”姥姥说:“不是咱养的小狗,咱可不能要,回去的路上,要记着还给人家。”我说:“要是找不到主人,怎么办?”姥姥说:“好好打听打听,肯定有主人。”我一边逗小狗玩,一边回答姥姥的问话,好脾气地说我妈挺好的,我爸挺好的,家里的老母猪也都挺好的,八只小母鸡也下蛋了,三只小燕子也孵出来了……

姥姥给我烙了个葱花油饼,把我喂得饱饱的,把小花狗也喂得饱饱的。我吃饱了,就去街上玩,撞上了村里最顽皮的几个小孩,他们很欺生。这一次我有小花狗壮胆,见到那几个孩子对我不太友善,它就“汪汪汪”地叫着,跳着高儿来保护我。那几个小孩没敢来欺负我,相反,他们还跟我交上了朋友。我们在一块玩儿,他们说要去果园里偷桃子。我摇摇头说不去。他们说看果园的老头儿是个聋子,腿也瘸,肯定追不上我们的……我依旧摇头说不去。

他们问:“你怕挨揍吗?”我说:“不怕。”他们问:“那你为什么不去?”我说:“不为什么,反正……我就是不去!”后来他们要回家了。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也想回家了。

姥姥从杏树上摘了几个杏,装到我衣兜里,说:“瞧见菜园里的大叔,送给人家尝尝。”我告别姥姥,带着小花狗走在回家的路上。小花狗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有时候我在前面跑,小花狗在后面追。我很快乐,看着蓝蓝的天和白白的云,我的笑声伴随着小花狗梅花形的爪印开满了回家的小路……走到捡小花狗的地方,我就打听狗是谁家的。有人就给我指点。

我带着小花狗朝指点的地方走去,果然有个老爷爷正在四处找小花狗。我说了事情经过,老爷爷拍拍我的头,说我是好孩子。我要走了,老爷爷叫住我。他家的苇箔上晒着咸鱼干,老爷爷就捡了一串咸鱼干给我。我连忙拒绝:“不要!”老爷爷笑着说:“拿着吧孩子,这不是给你的,是给你家大人的。”我道了谢,跟老爷爷和他身旁的小花狗说再见。

我继续往回走,又经过菜园,见着那个大叔,我就大声喊他。大叔问我:“孩子,你又渴了吗?”我说:“不渴,我姥姥让我送您几个杏。”大叔尝了杏,很开心地说:“杏真甜,好吃!”我要走了。大叔叫住我,让我等等。大叔拿镰刀割了一捆韭菜给我。我赶忙拒绝:“不要!不要!”大叔笑着说:“拿着吧孩子,这是感谢你家大人的!”就这样,我左手提着一串咸鱼干,右手提着一捆韭菜,一路飞奔着往家跑。

我瞧见了村庄,瞧见了胡同,瞧见了那两扇黑色的大敞开着的街门……此时,我的眼里,突然充满了泪水。我哭泣着冲进村庄,冲进胡同,冲进敞开着的街门,冲向妈妈温暖的怀抱……我一边流泪一边说:“妈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随便拿别人家的东西了。”我详详细细诉说了去姥姥家的事情经过,并把手里的东西给妈妈看。妈妈的眼里虽然也有泪水,但同时增添了欣慰的笑意。妈妈抚摸着我的小手说:“儿啊,你要记住人家的好!”我的小手肿着,那是去姥姥家之前,妈妈拿笤帚疙瘩打的。此时,也不大疼了。

(节选自2019年7期《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采用顺叙的手法,讲述了小时候去姥姥家的经历,这样写既增强叙事真实性,又使情节脉络清晰。

B.小说中姥姥要求“我”回去时把狗归还主人,嘱咐见到大叔时让他尝尝杏子,由此可见姥姥具有刚强自尊、投桃报李的传统美德。

C.小说描写了村里最顽皮的几个小孩,他们不但欺生而且还鼓动“我”一起去偷瘸腿老头的桃子,这说明顽皮孩子平时家教不严。

D.小说语言清新优美、生动自然,如“我的笑声伴随着小花狗梅花形的爪印开满了回家的小路”,运用了通感手法,化听觉为视觉。

2.小说结尾写我“哭”着向妈妈承认错误,简要概括上文为这结局埋下的伏笔。

3.简要概括小说以“感谢大人”为标题的好处。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697/35971) 首页 上一页 1692 1693 1694 1695 1696 1697 1698 1699 1700 1701 170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