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名作,请你为本文写一个导语。不超过100字。
|
|
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给“悲剧”下定义。 ①悲剧是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②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 ③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 ④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
|
|
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谗人的诽谤。(排比) B.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反问) C.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对比) D.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比喻)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莎士比亚的剧作经几百年时光的磨洗,仍以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各国的舞台上,它们历久弥新,印证了莎翁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不朽生命力。莎翁写戏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公会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起伏跌宕;他的悲剧和喜剧都不是单纯的,而是错综的混合体。( )他常布置几条线索平行而后交织,于错综复杂中展现广阔多彩的画面,总是逐步增加悬念,使读者、观众的紧张感不断增强。莎会的戏剧语言,俏皮、华丽、精粹而丰富,从典雅的书面语言到粗俗的市井俚语,从民谣体到古诗体,无所不有。剧本中不少台词,成了成语典故或人们经常引用的格言。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莎翁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 B.莎翁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 C.莎翁写戏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 D.莎翁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恩格斯称赞莎士比亚戏剧是情节生动性、丰富性与思想深度、历史内容完美的融合。 B.恩格斯称赞莎士比亚戏剧是情节生动性、思想深度与丰富性、历史内容完美的融合。 C.恩格斯称赞莎士比亚戏剧是思想深度、丰富性与情节生动性、历史内容完美的融合。 D.恩格斯称赞莎士比亚戏剧是思想深度、丰富性与历史内容、情节生动性完美的融合。
|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一首歌曲叫《山那边》,歌词________悠扬,荡气回肠。 ②他很________自己的话,可是我们问他话的时候,他回答起来却是毫无拘束。 ③奔驰驻北京总裁回应奔驰漏油事件是________的事件,不是广泛问题! A.婉转 吝啬 偶尔 B.委婉 吝啬 偶然 C.婉转 吝惜 偶然 D.委婉 吝惜 偶尔
|
|
阅读线面材料,写一篇文章。 人们对待生活总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有人相信理越辩越明,可以通过辩论统一认识; 也有人认为即使你再有说服力也难以改变对方立场,不如选择沉默。 面对不同观点立场,我们应该展开辩论还是保持沅默?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陈升之序 [宋]王安石 ①今世所谓良大夫者,有之矣,皆曰:是宜任大臣之事者。作而任大臣之事,□上下一失望,何哉?人之材有大小,而志有远近也。彼其任者小而责之近,则煦煦然①仁而余于仁矣,孑孑然②义而有余于义矣。人见其仁义有余也,则曰:是其任者小而责之近,大任将有大此者。然上下竢③之云尔, 然后作而任大臣之事。作而任大臣之事,宜有大此者焉,然则煦煦然而已矣, 孑子然而已矣。故上下一失望。 ②岂惟失望哉?后日诚有堪大臣之事,其名实烝④然于上,上必惩前日之所竢而逆疑焉;暴于下,下心惩前日之所竢而逆疑為。上下交疑,诚有堪大臣之事者而莫之或任。幸欲任,则左右小人得引前日之所竢惩之矣。 ③噫!圣人谓知人难,君子恶名之溢于实为此。难则奈何?亦精之而已矣。恶之则奈何?亦充之而已矣。 知难而不能精之, 恶之而不能充之,其亦殆哉! ④予在扬州,朝之人过焉者,多堪大臣之事可信而望者,陈升之而已矣。今去官于宿州予不知复几何时乃一见之也。予知升之作而任大臣之事,固有时矣。煦煦然仁而已矣孑孑然义而已矣,非予所以望于升之也。 (注)①煦煦然:和颜悦色貌。②孑孑然:谨小慎微貌。③竢:同“俟”,等待。④烝:众多。⑤充之:指用真才实绩充实自己的名声。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因 B.故 C.则 D.且 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写对良大夫寄予厚望,后写任职后失望,前后对比。 B.作者认为应该根据官员能力大小与志向远近任用人才。 C.第①段先叙述现象,然后分析其原因,说理条理清晰。 D.“煦煦然”、“孑孑然”是对一味恭维上司行为的批判。 3.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岂惟失望哉”在文中的作用。 4.王安石提出“有补于世”的写作主张,结合本文评析这一主张。
|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云先生传 [明]钟惺 ①林古度曰:白云先生陈昂者,字云仲,福建莆田黄石街人也。所居所至,人皆不知其何许人。自隐于诗,性命以之。 ②其后,莆田中倭①,城且破,先生领妻子,奔豫章,织草履为日。不给,继之以卜。泛彭蠡,憩匡庐山,观陶令之迹,皆有诗,已入楚,由江陵入蜀,附僧舟佣爨以往。至市辙佣于僧,遂遍历三峡、剑门之胜,登峨嵋焉。所佣僧辄死。反自蜀,寓江陵、松滋、公安、巴陵诸处。至金陵,姚太守稍客之,给居食。久之,姚太守亦死,无所依,仍卖卜秦淮。或自榜片纸于扉,为人佣作诗文。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无则又卖卜,或杂以织屦。而林古度与其兄楙者,闽人,林孝廉初文子,寓居金陵者也。一日,兄弟过其门,见所榜片纸于扉者色有异, 突入其室,问知为莆田人,颇述其平生。一扉之内席床岳灶②,败纸退笔,错处其中。检其诗诵之。是时古度虽年少,颇晓其大意, 称之。每称其一诗,辄反面向壁流涕悲咽,至于失声。其后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辄喜。复出其诗,泣如前。居数年,竟穷以死。其子仓皇出觅棺衣,舁之中野。古度兄弟疾走索其集,无所得,得先生手书五言今体一帙,其自序略云:“昂壮夫时,尤嗜五言,第家贫无多古书,得王右丞即诵读右丞,得杜工部即诵读工部。闲取其所中规中矩者,时或一周旋之,又时或一折旋之③,含笔腐毫,研精殚思。” ③论曰:明自有诗,,而二三君子者自有其明诗,何隘也?画地为限,不得入。自缙绅士夫,非其所交游品目④,不使得见于世者多矣,况老贱晦辱之尤如陈昂者乎?近有徐渭、宋登春,皆以穷而显,然未有如昂之穷者也。吾友张慎言曰:“自今入市门,见卖莱佣,皆宜物色之,恐有如白云先生其人者。”甚矣,有激乎其言之也。 [注]①中倭:遭到倭寇攻击。②席床缶灶:以草席作床,以瓦罐作灶。③“时或”两句:指经常揣摩王维,杜甫的诗歌,进行创作。④品目:评品称道。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遂遍历三峡、剑门之胜 (2)舁之中野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或自榜片纸于扉 A.公文 B.张贴 C.捆绑 D.标榜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皆宜物色之 A.访求 B.看到 C.神色 D.景色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其后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辄喜。复出其诗,泣如前。居数年,竟穷以死。 5.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B.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C.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D.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6.林古度为什么向作者介绍陈昂其人其诗?请分析其原因。 7.全文取材有多种来源,请分条概述。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 [南朝宋]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①。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②,年逝觉已催。 (注)①颓:尽。②运往:四季更替。淹物:久留之物。 1.下列诗歌与本诗的体裁相同的一项是 A.王维《终南山》 B.孟郊《游子吟》 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辛弃疾《西江月》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是说诗人当时年事已高。 B.“殷忧”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C.三四句视听结合,动静交织。 D.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殷忧”。 3.从画线句与前后关联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
|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 刘醒龙 ①过年回家,有一种东西总在堵着我的喉咙。 ②我们是在黄昏时刻到家的。从车窗里望见系着旧抹腰的母亲,孤单地等候在院门外的那一刻,我第一次发觉,一生中最先学会、叫得最多、最了不起的称谓,竟然无法叫出声来。最后还是女儿趴在怀里,冲着奶奶,响亮而又深情地替我叫了一声生命中最爱的母亲。母亲灿烂的笑容,分明是冬日苍茫中最美丽的景致。我的心却紧得很,阵阵酸楚直往眼底涌:国庆节放长假我们曾经回来过,才3个月时间,母亲又老了,并且老得格外厉害,许多次,我在电话中一边同母亲说话,一边想象母亲苍老的模样,眼见为实的母亲让我惊讶不已。在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不去看女儿绕在奶奶膝前撒娇并撒欢的模样,只用耳朵去听她们一声声“好奶奶— —好孙女”地相互叫着,并相互说着:我好想你呀!在听来的这些动静中,让我略感宽慰的是母亲的笑声,在女儿的亲昵下,其至还透露出一丝逝去多年的娇媚。 ③这么多年,记忆中惟一没变的是系在母亲身上的抹腰。母亲四十几岁时就病退在家,此后的三十年中,一件又一件的抹腰,也就是别处称之为的围裙,就成了她日常生中主要的时装。回家之前,妻子拉着我特意去商场为母亲买了一件枣红色绣花中长棉外套,我们非常满意,拿给母亲试穿,母亲也非常满意。初一早上,母亲在穿上新衣服的同时,亦随手系上那件沾着油腻、补有补丁的抹腰。 ④母亲过分的苍老,主要原因在于父亲。八十一岁的父亲在所有事情上越来越任性而为,完全是母亲宠坏的。父亲将自己可以有些作为的岁月,全部献给了他曾百般信任的乡村政治。如今回过头去看,父亲这辈子从未弄懂得过什么是政治。于是,已到了“现在的事记不得、过去的事记得清”阶段的父亲,就用那貌似清醒明白的糊涂,开始了对母亲仿佛不近情理的导演。譬如他不让母亲洗被子,母亲没有听信,父亲便夺过被子,放到砧板上,用菜刀剁得稀烂。 ⑤母亲是天下最常见的那种任劳但不一定任怨的妻子,心里有委屈,就会在儿女的面前一一数落。吃着母亲亲手做的饺子,心中塞满了母亲这辈子太多的辛苦、辛劳和辛酸。不由得,我们也会跟着母亲抱怨父亲几句。然而,母亲往往不给我们哪怕一丁点的过渡,只要父亲那里有任何动静,她便即刻赶过去,那种敏捷与由衷,让满屋子的晚辈每每自叹弗如。 ⑥我想起前年母亲在武汉过年。因为母亲当时那一身折磨她多年的疾病实在不能再拖下去,答应我们年后上同济医院彻底治一治。为了陪伴母亲,我们要了一间温馨病房。母亲住院的那半个月,是迄今为止,我对她最为孝顺的日子。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坐长途客车来看望的大姐, 捧着母亲的手说,真像是姑娘的手。那一刻,母亲笑得十分满足。 ⑦到家的第二天,我抢先起床,打算做一顿早饭给母亲吃。正在忙碌,母亲出现了。母亲一边和我说着话,一边随手将我正在做的各种事顺手接了过去。而我也像以往每次回家那样,不自主地就顺从了母亲。直到这顿早饭做好后端上桌子,我才重复着从前,在心里责备自己,怎么连这么小的一点事情也替不了母亲哩!无论我如何告诫自己,到头来一切如故,母亲轻轻地走近来,不用费力争夺,只需稍一抬手,我就放弃了为母亲分担点什么的诺言。 ⑧在家的那几天,母亲曾问她的孙女:“我到你家去住好吗?”女儿想了想才回答:“我家住7楼,奶奶你上得去吗?”女儿没有笑,我也没有笑,惟有母亲在那里开心地笑着,一切答案仿佛都与己无关,就像母亲这辈子所走过的,70岁、80岁和100岁都不是目的,真正属于她的只有这些日复一日,让我这做儿子的想得心疼的实在小事。那一天,我将女儿叫到身边,故作神秘地问,将你的奶奶借给我当母亲好不好。女儿很快就明白我在逗乐,一边说奶奶本来就是你的母亲,一边像小猫小狗一样快乐地跑开了。所有的青春都是在快乐中渐行渐远,直到无影无踪,留下来陪伴终生的都是不再将爱字说出口来的老母,那才是每一个人的至亲。 1.阅读文章第①段,联系全文,分析“堵着我的喉咙”所包含的情感。 2.第②段的两个画线句都是描写母亲的笑,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3.第③④⑥段都运用插叙,举例分析它们在构思中的作用。 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