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C.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匆匆跑来对母亲说:“着火啦!冲天的大火!大火吞噬了太阳!遮住了大地!” D.值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世界文化政策大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境。 。 。 , 。 ; 。 ①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追求智慧的充实 ②恰恰书籍具有这种功能 ③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静下心来 ④读书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 ⑤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 ⑥也能帮助我们守住崇高的灵魂与人格,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 A. ①④⑥⑤③② B. ①③②⑤④⑥ C. ⑤①②③⑥④ D. ⑤③②①④⑥
|
|
下列选项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B.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C.那些偷偷溜走的时光,催老了我们的容颜,却丰盈了我们的人生。 D.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他们甩到悬崖上。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光明日报》作品屡次入选高考题成为人们最近谈论的话题,细细数来,该报已有四篇作品成为2017年浙江卷、山东卷、北京卷的试卷。 B.微信、支付宝今年不再鼓励红包大战是一大好消息,因为这能让人们在春节期间少一分浮躁与功利,多一分平淡与从容。 C.很多人买了新手机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手机贴膜,但是,虽然贴膜保护了手机,却会给主人带来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困扰。 D.许多国家元首亲自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刚到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时,许多人还不认识。
|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客服__________的保守思想。 ②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___________的行为,公安部门更应该加大惩处的力度。 ③报载,某贪官在法庭上受审时,竟然要求法官放他一马,情愿不做官,回家去种田。这种___________真是可笑至极。 A.举棋不定 违法乱纪 不情之请 B.畏首畏尾 违法乱纪 厚颜无耻 C.畏首畏尾 铤而走险 厚颜无耻 D.举棋不定 铤而走险 不情之请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大放厥词 趋焰附势 鸠占鹊巢 缈茫 B.陨身不恤 络绎不绝 销声匿迹 杂揉 C.淡泊名利 清流急湍 事殊世异 砥砺 D.连篇累牍 金榜题名 青青子衿 提携
|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的正确的一项是 A.踱步(dù) 落蕊(ruǐ) 脉脉含情(mài) 蕈菌(jùn) B.阡陌(qiān) 渐车帷裳(jiān) 兰皋(gāo) 葳蕤(ruí) C.横槊赋诗(shuò) 癸丑(kuí) 肄业(yì) 管弦(xuán) D.芜杂(wú) 裨益(pí) 执拗(niù) 潜蛟(qiǎn)
|
|
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
|
古代诗歌阅读 千秋岁·水边沙外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②。携手处,今谁在?日边③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本词作于诗人因元祐党社祸被贬期间。②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鹓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③日边,典出《世说新语》,喻京都帝王身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描写了一派热闹的城郊早春风光,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B.“忆昔西池会”至“今谁在”两句,追忆当年与同僚飞车赴会的盛况,抚今追昔,词人发出“今谁在”的凄怆悲呼。 C.“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广之深。 D.全词语言清丽俊逸,情韵天成,画面凄美,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感人至深。 2.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请结合全诗分析。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古代专指黄河,今指一般河流,这属于词义扩大。 B.侯,古代爵位之一。我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C.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D.《史记》是东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4.翻译下列句子。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