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粵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  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等因同属革新派而遭贬。②飐(zhǎn):风吹物使动。③文身:身上刺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这首诗的颔联、颈联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二者在写景角度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行云薛谭乃谢枣反终身不敢言归

(节选自《列子·汤问》)

(1)为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2)下列对成语“响遏行云”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秦青的歌声太悲壮了。

B.秦青的歌声由于声音很大,天空中的云都被止住了,不能流动了。

C.形容秦青的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阐述了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请用这三境界诠释庖丁解牛的历程。

 

作者把庖丁解牛的场面描写得生动可感,试分析其运用的手法。

 

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进行说理?试举例分析。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之间有什么联系?

 

本文通过行为和语言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试对庖丁的形象特点加以分析,并思考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

 

庖丁解牛达到“游刃必有余地”的境界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文化常识

庖丁,庖指厨师,丁是厨师的名,庖丁就是指名叫丁的厨师。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在其名字前面加上一个表示其职业的词。_______

 

成语积累

(1)警方布下天罗地网,那几个歹徒一定游刃有余_______

(2)小王下棋总是输多赢少,因为他目无全牛,没有做到“走一步看三招”。_______

(3)你做事老是怕这怕那,犹豫不决,真是踌躇满志_______

(4)品牌栏目《人民网评》扣准社会问题脉搏,切中肯綮,勇于发声,引发社会良性的反思和讨论。_______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673/35971) 首页 上一页 1668 1669 1670 1671 1672 1673 1674 1675 1676 1677 167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