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下列句中加点形容词的活用类型,并总结活用的规律,并从所学的文言文中再举一个例子,完成下面表格。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②则思虚心以纳下 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④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⑤则思正身以黜恶 ⑥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2)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苟且:______②恤:_____③汹汹然:_______④度:______⑤度义而后动:_______⑥是:______⑦可悔:_______⑧膏泽斯民:______⑨不事事:______⑩知:_____
|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2)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蒙教:_______②强聒:_______③重念:________④视遇:______⑤反覆:_____⑥卤莽:______⑦征:_______⑧以谓:________⑨人主:________⑩举:_______⑪辟邪说,难壬人:____
|
|
阅读课文3、4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人习于苟且①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②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③?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④,度义而后动⑤,是⑥而不见可悔⑦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⑧,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⑨,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⑩。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2)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怨谤”的来历做了一针见血的分析揭示其精神面貌和思想实质。 B.本文对当时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了不满。 C.本文引用了上古时期盘庚迁都而致怨的事例,说明社会改革古已有之。 D.本文作者批驳司马光的意见,针锋相对但又注意分寸既表明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 2.第三段中作者重点批驳了对方的什么观点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
|
|
文本研读、阅读课文1、2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某启:昨日蒙教①,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1)虽欲强聒②,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③蒙君实视遇④厚,于反覆⑤不宜卤莽⑥,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2),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⑦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⑧受命于人主⑨,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⑩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⑩,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1.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B.面对保守派的指责,作者开始不屑于辩解,就没有回复。后来想到不可鲁莽失礼,才写了本文,表达了一种坚持改革的信心。 C.在给司马光的这封回信中,王安石主要辩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 D.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2.从第二段看,司马光的信是如何指责王安石的?王安石又是如何一一反驳的?
|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2)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3)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见可欲:_____②作:_____③满溢:_____④下:______⑤盘游:____⑥三驱:____ ⑦敬:____⑧虑壅蔽:_____⑨谬赏:_______⑩信者:______⑪垂拱:___
|
|
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①,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②,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③,则思江海下④百川;乐盘游⑤,则思三驱⑥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⑦终;虑雍蔽⑧,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⑨;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⑩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⑾,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劳民伤财。 B.作为一名君主,对臣民进行奖赏和刑罚的时候,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和怨怒出发。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讲的是“用人”“纳谏”策略,即任人唯贤和择善而从。 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2.这段的“十思”与中心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长(zhǎng):_____②固:______③浚:_____④下愚:____⑤明哲:_____⑥当神器之重:___⑦域中:____⑧殷忧:_____⑨傲物:_____⑩董:____⑪振:____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