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句式 (1)如土委地。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怵然为戒。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视为止,行为迟。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技经肯綮之未尝。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臣之所好者道也。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良庖岁更刀,割也。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古今异义 (1)依乎天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天然的道理。 (2)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3)吾见其难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使人为难;多亏(指做了不容易做的事);客套话,用于感谢别人代自己做事。 (4)因其固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5)每至于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6)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7)技经肯綮之未尝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未曾;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意思跟“不是(不、没)”相同,但口气比较委婉。
|
|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良庖岁更刀 __________ ②族庖月更刀 __________ (2)形容词作名词 而刀刃者无厚 __________
|
|
一词多义 (1)善 ①善刀而藏之 __________ ②嘻,善哉 __________ ③穷则独善其身 __________ 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 __________ (2)然 ①怵然为戒 __________ ②虽然,每至于族 __________ (3)解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__________ ②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________ ③罪不而大可解 __________ (4)族 ①族庖月更刀 __________ ②每至于族 __________
|
|
通假字 (1)砉然向然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 (2)技盖至此乎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 (3)批大郤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
|
|
正字音 ①踦(________) ②砉然(________) ③騞然(________) ④中音(________) ⑤大郤(________) ⑥大窾(________) ⑦肯綮(________) ⑧大軱(________) ⑨硎(________) ⑩怵然(________) ⑪謋然(________)
|
|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同褒子秋斋独宿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 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的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挟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孟子讲述“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的用意。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5处)并翻译。 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是故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