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B. ![]() C. ![]() D. ![]() |
|
如图所示,波源S的起振方向向上,振动频率f=100Hz,产生的简谐波分别沿水平方向向左、右传播,波速v=80m/s,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P、Q两点,已知SP=1.2m,SQ=1.4m,波刚好传播到P点时波形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
如图所示,水下光源S向水面A点发射一束光,折射光分成a、b两束,则( )![]() A.a、b两束光相比较,a光的折射率较大 B.a、b两束光相比较,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较大 C.若保持入射点A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则从水面上方观察,b光先消失 D.采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光源,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
|
![]() A. ![]() B. ![]() C. ![]() D. ![]() |
|
沿x轴正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P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该波的传播速度为2.5m/s,则t=0.8s时( )![]() A.质点P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正值 B.质点P的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同 C.质点P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D.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 |
|
据中国地震局台网测定,2013年4月9日10时04分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永平县交界地区(北纬25.7度,东经99.6度)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当时当地某实验室中悬挂着一弹簧振子和一单摆,观察到两者由静止到开始振动的时间相差5.0s,已知地震波中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和9km/s,则有( ) A.单摆先开始振动,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25 km B.单摆先开始振动,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36 km C.弹簧振子先开始振动,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25 km D.弹簧振子先开始振动,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36 km |
|
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
|
![]() A.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 ![]() B.交流电压的最大值为 ![]() C.2s末线框平面垂直于磁场,通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 D.1s末线框平面垂直于磁场,通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最快 |
|
如图所示,竖直平平面内有一边长为L、质量为m,电阻为R的正方形线框在竖直向下的匀强重力场和水平方向的磁场组成的复合场以初速度v水平抛出.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竖直向下的z轴按B=B+kz的规律均匀增大.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线框竖直方向速度为v1时,线框中瞬时电流的大小; (2)线框在复合场中运动的最大电功率; (3)若线框从开始抛出到瞬时速度大小达到v2所经历的时间为t,那么线框在时间t内的总位移大小为多少. ![]() |
|
![]() ![]() ![]() (1)求物体P滑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物体P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若皮带轮缘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