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验证二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李华同学选用两个量程为5N的弹簧秤和其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对于实验中的器材用途或实验操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在拆去弹簧秤之前最重要的步骤是只记下弹簧秤的示数 B.细绳套长短影响弹簧秤的拉力方向的准确记录 C.实验中要保证弹簧秤的弹簧与其他外壳无摩擦 D.某次实验中,李华用两个弹簧秤互成600角拉橡皮筋,读出弹簧秤的读数都为4N,接下来只要操作合理,就能顺利完成实验验证。
|
|
|
为了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两个完全相同的斜槽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斜槽2的末端吻接一足够长的水平轨道,让两个完全相同小球同时从斜槽上滚下。
(1)有关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验证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 B. 只能验证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 C. 既能验证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又能验证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 D.两小球释放点距斜槽末端的高度差应相等 (2)为使实验成功,给该同学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① ,② 。
|
|
|
如图所示,在一个真空环境里,有一个空心导体球,半径为a,另有一个半径为b的细圆环,环心与球心连线长为L(L>a),连线与环面垂直,已知环上均匀带电,总电荷量为Q。当导体球接地时(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与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相距r处电势为
A.球面上感应电荷量为 B.球面上感应电荷量为 C.感应电荷在O点的场强为 D.感应电荷在O点的场强为
|
|
|
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上,并处于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中。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滑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对滑块下滑的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滑块受到的洛仑兹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C.滑块一定不能到达斜面底端 D.滑块到达地面时的动能与B的大小有关
|
|
|
如图所示,水平面内有一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光滑且电阻不计,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阻值为R的导体棒垂直于导轨静止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现闭合开关,导体棒的速度v、回路中电流i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
|
|
如图所示,固定斜面上叠放着物块A、B,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作用在B上,使A、B一道沿斜面向下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斜面粗糙,则A一定受到平行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B.若斜面光滑,则A一定受到平行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C.若斜面粗糙,则A一定受到平行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D.若斜面光滑,则A一定受到平行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
|
|
从距地面一定高竖直上抛一个小球,经过一段时间后落地反弹,忽略空气阻力和小球与地面碰撞的动能损失,则小球的速度—时间图像是( )
|
|
|
“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嫦娥三号”分三步实现了在月球表面平稳着陆。一、从100公里×100公里的绕月圆轨道上,通过变轨进入100公里×15公里的绕月椭圆轨道;二、着陆器在15公里高度开启发动机反推减速,进入缓慢的下降状态,到100米左右着陆器悬停,着陆器自动判断合适的着陆点;三、缓慢下降到距离月面4米高度时无初速自由下落着陆。下图是“嫦娥三号”飞行轨道示意图(悬停阶段示意图未画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嫦娥三号”在椭圆轨道上的周期小于圆轨道上的周期 B.“嫦娥三号”在圆轨道和椭圆轨道经过相切点时的加速度相等 C.着陆器在100米左右悬停时处于失重状态 D.着陆瞬间的速度一定小于9m/s
|
|
|
可见光在水中折射率n随波长λ的变化符合柯西色散公式:
|
|
|
某物理小组在研究过山车原理的过程中,提出了下列的设想:取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长为L=2.0m的粗糙的倾斜轨道AB,通过水平轨道BC与竖直圆轨道相连,出口为水平轨道DE,整个轨道除AB段以外都是光滑的。其中AB与BC轨道以微小圆弧相接,如图所示。一个小物块以初速度
(1)求小物块的抛出点和A点的高度差; (2)要使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从水平轨道DE滑出,求竖直圆弧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3)为了让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AB,则竖直圆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4)按照(3)问的要求,小物块进入轨道后可以有多少次通过圆轨道上距水平轨道高为0.01m的某一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