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实验组(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实验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则会出现的异常结果是( ) A.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
|
|
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如下图左所示,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2~3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所绘出的曲线是右下图中的( )
|
|
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 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
|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繁殖4代,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35S B.色盲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男性的色盲基因只会传给女儿,女性的色盲基因既会传给儿子,也会传给女儿 C.如果控制人血红蛋白的基因中有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则血红蛋白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 D.与酶一样,转运RNA也具专一性,在蛋白质的翻译过程中只能运载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
|
M、m和N、n表示某动物的两对同源染色体,A、a和B、b分别表示等位基因,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右图所示。对该动物精巢中部分细胞的情况分析合理的是( ) A.在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发生复制、联会、着丝点分裂等变化 B.M和N染色体复制后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C.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含有MMmmNNnn8条染色体,则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D.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则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
|
关于右图中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把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总DNA分子的7/8 B.碱基A+C与T+G的比例的不同导致DNA分子的不同 C.该DNA分子片段中,G-C碱基对含量越高,DNA分子结构越稳定 D.若该DNA分子片段转录形成的mRNA含61种密码子,则最多决定61种氨基酸
|
|
果蝇的某种突变体因动作电位异常而易发生惊厥。右图表示两种果蝇的动作电位,据图分析,突变体果蝇的神经细胞膜异常的是( ) A.钠离子通道和去极化过程 B.钾离子通道和复极化过程 C.钠离子通道和复极化过程 D.钾离子通道和反极化过程
|
|
向日葵和番茄都能产生果实和种子,向日葵的果实是我们平时吃的瓜子。在上述两种植物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下列对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的结果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 B.番茄形成无籽果实,向日葵形成有籽果实 C.番茄形成无籽果实产量受影响,向日葵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不受影响 D.番茄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向日葵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
|
|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
A.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 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C.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 D.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
|
||||||||||||||||||||||||||
如果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当它侵染到未被标记的细菌体内后,经多次复制,所释放的子噬菌体( ) A.全部含32P B.少量含32P C.全部含35S D.少量含35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