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右图中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把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总DNA分子的7/8 B.碱基A+C与T+G的比例的不同导致DNA分子的不同 C.该DNA分子片段中,G-C碱基对含量越高,DNA分子结构越稳定 D.若该DNA分子片段转录形成的mRNA含61种密码子,则最多决定61种氨基酸
|
|
果蝇的某种突变体因动作电位异常而易发生惊厥。右图表示两种果蝇的动作电位,据图分析,突变体果蝇的神经细胞膜异常的是( ) A.钠离子通道和去极化过程 B.钾离子通道和复极化过程 C.钠离子通道和复极化过程 D.钾离子通道和反极化过程
|
|
向日葵和番茄都能产生果实和种子,向日葵的果实是我们平时吃的瓜子。在上述两种植物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下列对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的结果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 B.番茄形成无籽果实,向日葵形成有籽果实 C.番茄形成无籽果实产量受影响,向日葵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不受影响 D.番茄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向日葵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
|
|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
A.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 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C.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 D.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
|
||||||||||||||||||||||||||
如果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当它侵染到未被标记的细菌体内后,经多次复制,所释放的子噬菌体( ) A.全部含32P B.少量含32P C.全部含35S D.少量含35S
|
|
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开始时如甲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得到乙,由图乙愈伤组织分化出根可知培养基中( ) A.细胞分裂素多,生长素少 B.细胞分裂素少,生长素多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相等 D.只有细胞分裂素
|
|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
如图所示4株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2号和4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 如果要研究光与茎生长的关系,可选择的装置是( )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
|
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右下图。从该图可得出乙烯的作用是能促进( ) 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②果实色素积累③番茄果实发育④番茄果实成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小体内的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B.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树突→细胞体→轴突 C.神经调节过程不一定要经过反射弧 D.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较短,但范围较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