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题

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 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B. 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 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 沙丘上造林、沧海桑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下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最大值由K1变为K2。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 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B. 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C. 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

D. 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

 

下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

B.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值偏高

C. 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c点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 c点时种群增长率与a点时不同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

B. 丁为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发展趋势

C. 调查某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 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如图表示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导致物种进化

B. 种群数量减少到K2时遗传的多样性会减少

C. 当种群的变化曲线为Ⅲ,则可推出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 若a点变化为干旱且干早能抑制蝗虫天敌的生长,则该种群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Ⅰ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每隔10米种植一棵杨树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⑤⑥⑦ C. ②⑤⑥⑦ D. ②④⑤⑥⑦

 

如图表示的是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①为性别比例,人类的性别比例接近1∶1

B. ②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 ④为年龄组成,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D. ③为种群数量,其增长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J”型增长

 

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5 hm2。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以下是某同学对该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捕获数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标记数

初捕

50

28

22

50

重捕

50

32

18

10

 

 

A.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

B. 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

C. 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低

D. 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下面是对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其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样方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 挖出所有个体.

A. ①②③④ B. ①⑤②③④

C. ②⑤③④ D. ①③②④

 

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B. 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

C. 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构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

D.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 K值,只是 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

 

共629798条记录 当前(11126/62980) 首页 上一页 11121 11122 11123 11124 11125 11126 11127 11128 11129 11130 1113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